国际高峰论坛 金兰之交 始于心诚
古琴演奏《高山柳树》 侯菊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
共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而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恰好是落实民心相通的重要行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欣赏、理解与尊重,是人类能够凝聚与成长的基础。而“一带一路”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各国的文化交融与互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古丝绸之路互利共赢的精神,是沿线各国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与《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蕴藏在中华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它们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还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多重价值成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又一主要媒介:历史悠久的物质文化遗产向国际友人展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气质与高度发展的文明程度,而多样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向国际传递了中国精美的民俗民艺与美好的精神气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产生互通交流的对话回响。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自2017年建院以来,以“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国际文化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致力于中华文化遗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合作与交流,并在各界帮助支持下,成功策划举办了四届“‘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国际高峰论坛”(现更名为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采用学术理论研讨加实践经验分享、地方政府官员与部门城市管理者互动、传统手工艺人与当代设计师相互赋能的生动灵活形式;参会者从大专院校学者、行业领域专家、传统手艺从业者、当代设计师、国际组织代表、政府管理者、地方官员等不同层面与不同领域的人士,体现出跨界、跨领域交流的多样化;论坛主题聚焦文化遗产:既有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分享、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与创意设计、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业的相互赋能、文化遗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保护与应用,又有新媒体、多媒体跨平台合作对文化遗产的推广与传播等专题研讨,新颖生动,社会影响深远。
十个国家的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米振雄的景泰蓝作品“四海同心”
研究院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协同创新,每届研讨会同时举办国际手工艺博览会,为手工艺人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为地方引进国际资源并搭建文化走出去的平台;加强中外城市互动,带动地方文化旅游与手工艺的发展。从景泰蓝艺术的推广(2017)到丽江(2018)、江门(2019)的城市文旅形象推广,研讨会都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首届“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交流 (2017) 国际高峰论坛”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国际民间艺术组织 (IOV) 作为支持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承办,于2017年8月21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十个国家的学者、专家、文化官员、民间手工艺大师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传承经验。
论坛积极促成了埃及文明与创意博物馆、俄罗斯波列诺夫国家手工艺博物馆、保加利亚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十个国家的民俗或艺术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米振雄创作的景泰蓝作品“四海同心”,这也是传统手工艺作品首次同时被不同国家博物馆收藏,以跨越中西方的珐琅艺术为内容,以精湛的传统手工艺技艺为载体,完美诠释了中西文明互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