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25章 公元前237年之东周列国(五)

在政治制度上,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以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

九卿则是分管不同政务的官员,如宗正、奉常、郎中令等。

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皇帝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国家,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

秦始皇继续推行自秦孝公变法以来商鞅所倡导的法家政策,

加强了君主专制,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

他通过实行严格的法制,确保了法律的统一和执行的严格性。

同时,秦始皇还提拔了那些因军功而上升的贵族,

这些新贵族对皇帝忠诚,有助于巩固皇权。

此外,秦始皇还信奉阴阳家所提出的“五德终始”说,

这是一种历史循环论,认为历代王朝的更迭是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规律进行的。

秦始皇认为秦朝代表的是水德,而周朝代表的是火德,水能克火,

因此秦朝能够取代周朝取得天下。

基于这一理论,秦始皇以十月为每年的开始,即岁首,

这与周朝以正月为岁首的制度不同,象征着秦朝对周朝的取代和新纪元的开始。

秦始皇的这些举措,不仅在政治、法律、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而且对后世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也为后来的帝王统治提供了模板。

尽管秦朝的统治并不长久,但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无疑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各国诸侯一般都被称为“君”或“王”。

战国后期,虽然秦国与齐国曾一度使用过“帝”这一称号,但这并不通行。

秦始皇在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之后,认为自己的德行和功绩超越了古代的三皇五帝,

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于是下令让大臣们商议自己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大臣经过讨论,

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其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他们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这一头衔,

因为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为尊贵。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决定只采用一个“皇”字,并在其下加一个“帝”字,

创造出了“皇帝”这一称号。

从此,“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为了进一步巩固皇帝的神圣地位,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尊君”。

首先,他取消了谥法,谥法是周朝初期开始的制度,君王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秦始皇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合适,宣布废除谥法,禁止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其次,天子自称“朕”,这个字原本与“我”同义,普通人也能使用,但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能自称为“朕”。

皇帝的命令自称为“制”或“诏”。

第三,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

文件上遇到“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最后,只有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通过这些举措,秦始皇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

也在文化和制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

为后世的君主统治树立了模板。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帝制度,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

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高级官员,

以及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官僚体系。

丞相是百官之首,主要负责全国的政务,通常设有左右两位丞相,以便于相互制衡。

太尉则是最高的军事长官,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但这一职位并不常设,以防军权过于集中。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主要负责监察百官,确保官员们遵守法律和皇帝的命令。

在这些高级官员之下,还有一系列负责具体政务的诸卿,

他们的职责涵盖了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郎中令:负责宫殿的警卫和门户管理。

-卫尉:掌管宫门的卫兵。

-中尉:负责京畿地区的警卫工作。

-廷尉:负责刑事案件的审理。

-治粟内史:管理国家的粮食和财政。

-少府:负责山海池泽的税收和官府手工业的生产,以供应皇室。

-将作少府:负责宫殿和庙宇的建造和维护。

-典客:负责与外国和少数民族的外交事务。

-奉常:负责宗庙的礼仪和祭祀。

-宗正:管理皇室的宗族事务。

-太仆:负责皇室的车马和交通事务。

这些官员共同构成了秦朝的中央政府,他们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并直接向皇帝汇报。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共同议论政务,最终由皇帝作出裁决。

除了这些官职外,秦朝还设有一些特殊的职位,如博士,

他们负责通晓古今历史,为皇帝提供咨询,并管理图书的收藏。

典属国与典客类似,负责少数民族事务,但更侧重于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的管理。

詹事则负责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

秦始皇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而且对后世的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历代王朝大多仿效秦朝的制度,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基本模式。

这套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诸侯割据的时代,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

秦始皇在采纳李斯的建议后,废除了分封制,改行郡县制,

这一改革是对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通过这一制度,秦始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有效地巩固了中央集权。

在郡县制下,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

郡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县则是郡的下级行政单位。

郡县的主要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这确保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