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警惕写作过程中常见的五大误区
在陪伴几千位小伙伴练习写作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某人也许十几年没有写作了,但是脑袋里却有一堆关于写作的误区。这些误区大多是道听途说来的,没有亲身验证过,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误的观念,他们更不敢下笔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常见的五大误区,帮你驱散写作的迷雾。
如果给写作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排个序,排名第一的误区很可能是写文章先考虑别人怎么看。
不可否认,写文章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因为写作是一种关系,只有作者和读者同时存在,才称得上是写作。这没有错,但前提是这篇文章是你想写的,你的感受应该排在第一位。如果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何谈去打动别人?你都不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别人为什么会相信?
这也是很多从业已久的自媒体作者依然没有多少粉丝或读者的原因。他们太在意读者喜欢什么,太讨好读者,太迎合读者,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表达,成了套路化、模板化的写作者。
作者处理和读者的关系时不要本末倒置,文章是你自己的,你要先对此负责,其次才是对读者负责。如果你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就不会因为“太关注别人会怎么看我”而连下笔都胆怯。
第二个误区是,文笔不好,肯定写不好。
对这个误区,我从两方面来解释。
首先,如果你从整体来看写作,就会知道,文笔只是影响写作质量的一个因素而已。主题重要吗?情节重要吗?逻辑重要吗?想象力重要吗?影响写作质量的因素很多,不要死死盯住文笔。
其次,很多人对文笔的认知是错误的,认为文笔就是会使用华美的辞藻。什么叫好文笔?《菜根谭》中有一个解释:“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恰好”就是对文笔最高的诉求,不是堆砌辞藻,不是过多修饰,不是玩弄技巧,是这个地方就应该用这个词。
不要被文笔吓退,大部分人稍加训练,都可以达到正常的文笔水平。
第三个误区是,只有写小说、诗歌、散文才叫写作。
这又是一个思维定式。我们从小就被作文的各种文体所捆绑,以致长大后还被紧紧拴牢。其实,只要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就都是写作。我们不是必须创作文学作品,也可以进行日记写作、信件写作、新闻写作、微博写作等。
有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精简写作》,从歌词、广告、段子、图片说明、墓志铭等“短”内容中探索写作的意义和价值。谁说写作必须长篇大论呢?
第四个误区,写作是不需要训练的,或者说训练是无用的。
作家章诒和在《我和我的先生马克郁》中写了一件事。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马先生问章诒和:“你有丰富的经历和记忆。平时聊天,听你形容个人儿或说件事儿,都活灵活现的,可到了纸上,你怎么就干巴啦……”“你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吗?”章诒和说:“缺少语汇呗!”马先生说:“不是缺少语汇,是缺乏文学训练。”
我相信很多人在面对写作时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怎么也写不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写作作为一个技能、一个系统,是需要训练的,需要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帮助你更加自由地表达。
第五个误区是,只要我努力,就可以驾驭所有文字。
没有一个作者是全能的:有的擅长写儿童文学,有的擅长写悬疑小说,有的擅长写乡村故事,有的擅长写女性读物,有的擅长写散文,有的擅长写诗歌……每个人都不一样。
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然后持续训练,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做更容易看到变化,也更容易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鲁迅和张爱玲,都是写人物,但很不一样。鲁迅喜欢从画家入画的角度分析,一笔勾勒、形神兼备;张爱玲习惯用很大的篇幅来描述人物的穿着,以此来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在我看来,与其“求全”,不如“求精”,把自己喜欢的内容打磨到最好,其实对写作的整体感知也就被打通了。
创意小练笔
本篇讲到的五大误区,哪一个戳中你了?你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误区呢?你准备怎么改变呢?欢迎你写下来,完成自己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