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这两年(之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今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127周年校庆,我们共同参加交大环境学院新楼落成仪式时,金贤告诉我,他一直在整理洱源挂职期间的工作心得和所思所悟,即将出版《洱源这两年》这样一本小书,想请我给这本书写个序。

我记得很清楚,2021年7月15日,那天我正在交大闵行校区南苏园张罗给从洱源县移栽过来的海菜花遮阳的事情,金贤通过环境学院胡薇薇书记找到我,说很快要到洱源去挂职,向我请教在洱源如何开展工作。这是我们交往的开始,我把自己在大理和洱源十多年来的一些感受跟他做了交流。彼时,我觉得他对到洱源后具体做什么和怎么做,吃不太准,略有些顾虑。

不过,金贤在洱源很快就打开了工作局面。2021年10月,我和《新民晚报》副总编辑朱大建老师到洱源采访,为我们洱海保护团队的纪实文学进一步丰富素材,这时候金贤已经在洱源“9·13”大型山洪泥石流抢险救灾资金募集、基础教育提振破局以及乔后山区助学基金几个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动作和突破。那一次,金贤到洱源松曲村海菜花基地来找我,我们又做了很好的交流。这时候,金贤已经开始一些文字的记录。我把金贤的文章发给朱老师看,他很喜欢。我在大理这么多年,朱老师早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我们俩看法比较相近,金贤记录的内容以及语言文字的风格很朴实,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乡村工作的点滴,读起来也比较有趣。我们鼓励他坚持写,以后可以出本书。

金贤确实坚持写下去了,我不断从他的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看到更新,也不断了解到他在教育、产业、医疗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感受和感悟。每次我到洱源,我们也总会见面,做一些交流。我对他的了解也不断加深,他是个很不错的交大人,实在、真诚,理解基层、懂得沟通,工作上讲策略、有方法,把自己在交大的积累和方方面面的资源与洱源乡村振兴事业结合得非常好,对我们老人家也非常尊重。

这次金贤请我作序,我稍有点疑问,两年挂职还没有结束,怎么书就写完了呢?金贤告诉我,他一直记得我和朱老师的鼓励,一直坚持自己的记录和写作。挂职满一年的时候,金贤发现自己写的内容已经接近30万字。恰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老师到洱源交流,她们听闻这件事情,就把第一年的书稿要了过去读读看。读下来觉得非常好,于是建议《洱源这两年》可以出两本,先出第一年的。

因为写序这件事,金贤把修订后的初稿发给了我。我一直在看,很不错,也很感动。我觉得,这本书从挂职干部的视角连续而真实地记录着洱源的工作,可谓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一个非常好的缩影。金贤的文字功底颇为不错,不打官腔的文章,真实而有趣,因而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大约是这些年来我接触过的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写得比较好的一本纪实性作品。

我问金贤,看你的文章,工作是很多的,怎么有时间写这么多文字?他告诉我,大多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把一周的事情写成三两篇,一是记得清楚,可以及时回顾总结,二是这样也就很好地安排了自己在洱源的空闲时光。我又问他,第二年的文章也还在写吗?他告诉我,一直在坚持,不敢懈怠,大约等今年夏天挂职期满的时候,第二年的记录也能完成了。

真是不错,于是我答应金贤写了这个序,也期待《洱源这两年》第二本的诞生。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国家水专项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