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流水线”装材料
251
“办法总比困难多”·“流水线”装材料
名字的变换未必能为今后带来多少变化,但身份的变动绝对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存在。
1990年8月初,我告别了家乡新场,踏入了心仪许久的县城,迈进了仰慕已久的县政府大院,非常荣幸地成了共青团南汇县委机关的一份子。与此同时,入住了由县政府机关后勤部门统一安排的集体宿舍。就这样,我在转换事业角色的同时,也由“乡下人”变成了“城里人”,嘻嘻。
当时的团县高官是仪态端庄、举止稳重的陶小平先生。
在团县委机关上班的都是些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个个情绪饱满、神采飞扬。在小平、学军、乔俊三书记的运筹帷幄及徐葭、董军、刘德官、陈新华等等小姐姐小哥哥们的精心打理下,工作氛围如此的和谐,上下联通相当的舒畅。小平书记的一句“办法总比困难多”,成了当时团县委机关上上下下干事创业的座右铭,让一群朝气蓬勃、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格外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也让我这只职场菜鸟激情岁月了好几个春秋。时至今日,只要回想起那段曾经的过往,仍是那么的心旷神怡、豪情荡漾。
每逢明天开大会,今天的办公室里就热闹了。大家没有职务大小、职责分工,也不用谁发号施令,纷纷围拢过来。打印出来的材料,按页码的先后顺序,已一叠一叠的在早就腾空的办公桌台面上等候着了。
——“一叠一叠”叫“一墩一墩”发音“噎墩噎墩”:一堆一堆。
除了一位专门负责装订的人员在另一张办公桌旁忙活,其余的不管是大书记还是小打工,全都排着队,绕着放材料的办公桌,边按页码一张接一张地取纸边转起圈来。每取完一套,便奔到旁边一桌的装订处两两十字型交叉叠好,又回到绕圈的队伍中。每个人的整条“流水线”运行是那么的娴熟、流畅,整个办公室里的“生产”气氛是那么的轻松、欢快。
唯一愁眉苦脸的要算那位正在装订的同事了。嘴里连声叫喊着“慢点慢点”,两只手却照样不停歇地上下翻飞着。
——“慢点”叫“慢慢能”。
有时,小平书记会煞有其事地随手拿起一本装订好的材料翻看着前后的页码错不错、漏不漏。还好,没出啥问题,呵呵。
开会的资料、会标或是活动现场的彩旗、横幅啥的一切收拾停当,大家继续没有官兵之分,争着抱起往机关后勤提供的三轮车上搬运,然后组团向外面的会场运送。大伙儿个个是情绪高涨、乐此不疲。就拿我们几个“小兵”来说,不分你我,抢着骑三轮车卖力气。这“三轮”骑得那个溜啊,堪比杂技运动员,嘻嘻。
——“小兵”也可以叫“小巴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