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组团出访”·又吃又住
103
“组团出访”·又吃又住
在我家,在我幼小的视野里,爷爷真的一直像别人家的爸爸妈妈似的,照料着呵护着我们三兄弟。吃的穿的用的先想着、顾着我们,就连走亲访友也不忘“捎”上我们,让三只馋“猫”一起沾光吃香的、喝辣的。
爷爷私下里曾对我提起过,在我们小的时候,只要邀他带有正式性质的上门作客,他都会当面开门见山讲明白,去,可以的,但要带上孙子们一起上门的。只叫他一个人?不去!我也有子孙后代的好不好。他老人家“出访”能带的儿女自然是我们三兄弟啦。即便带了我们仨或其中的一个两个一起去了,如感觉到主人家对带去的孙子显出了不待见、不耐烦,那就对不起,下次再也不登门了。看不起我孙子,就是看不起我本人!呵呵,我爷爷好威武!
——“邀”叫“喊”发音“嗨”、“告”。
——“后代”发音“禾嘚”。
——“下次”叫“下趟”发音“窝趟”。
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和哥哥弟弟一样,巴不得每次都能跟着爷爷去。你想啊,不管去哪家,家家都有大鱼大肉吃呢。尤其是“红烧肉”,每顿必备,好吃挡不住,嘻嘻。
记忆犹新的,是爷爷时常带着我们三兄弟去他的姐姐、我们的三奶奶和他的岳父母家逛东晃西。说到底,还是去蹭吃蹭喝呀,嘻嘻。
三奶奶和她的亲弟弟也就是我爷爷,两人的姐弟情谊非常的亲密、融洽。小时候的我“装扮一新”跟随爷爷“出访”蹭吃“红烧肉”、“老八样”最多的地方,便是三奶奶家了。
三奶奶家真得好点远!在那个缺少便捷交通工具的年代,新场杨辉和惠南西门之间,不管是理论直线距离还是实际路途距离,都显得那么“远在天边”。不过,依然阻挡不了这对姐弟间相互携儿带女的你来我往,实现零距离的“近在眼前”。
——“工具”叫“嘎桑”。
每到逢年过节,趁着我们不上学,家里农事也不怎么忙,爷爷又“出征”了,带着我们哥几个或其中的一个两个。
爷爷是个懂礼数的人,每次去三奶奶家,肯定不会空着手的。当然,也就是家里有啥带上点啥,自家亲姐姐,不讲究,嘻嘻。有好几次上门,爷爷带的“见面礼”便是一两把自己扎就的芦粟扫帚。一路上,爷爷随手把扫帚摆在肩上,有时还让我们中的一个帮忙杠着,挺像解放军扛枪行军呢,呵呵。
——登门拜访的“见面礼”叫“进门之法”。
我们每次去三奶奶家,都会在那里吃了中饭又吃晚饭。
由于三奶奶家所在的叶家宅,不管去终点站东门车站、县城最南面的南门车站,还是去离潘家桥直线距离最近的薛家宅车站,都有着一段很长的、只能靠步行的乡间土路,时间上实在不好把控。早点动身吧,晚饭就会吃得匆匆忙忙,很是不过瘾。晚饭吃得时间充裕点吧,就怕一不小心算不准时间,没能赶上末班车。
——“匆匆忙忙”发音“结结忙忙”,叫“急吼啦吼”发音“结褐喇褐”、“急火啦火”发音“结服喇服”等。
——“不过瘾”发音“勿顾瘾”,叫“不过腻”发音“勿顾腻”、“不落腻”发音“勿牢腻”、“不操道”发音“勿操道”等。
——“时间充裕”发音“私季充裕”,叫“榻赛”、“榻榻赛赛”、“加遛遛”、“笃定榻赛”发音“捯定榻赛”、“笃意码思”发音“捯意码思”、“充徬”等等。
既然这么纠结,不如下定决心住下来。于是乎,我爷爷干脆让我们在三奶奶家定下心、过足瘾的吃喝、玩耍。他自己也毫不见外地让他阿姐、我三奶奶把酒盅再次倒满。反正要住上一晚,第二天吃了早饭才回去的,喝了酒,好睡呢。
——“定下心”叫“定定心心”。
——“过足瘾”叫“过足腻头”发音“顾作腻豆”、“杀杀搏搏”、“扎扎作作”发音“咂咂造造”等。
我们三兄弟自然是喜出望外、求之不得,直接对着爷爷和三奶奶直呼“万岁”。
知道我们要住下来,三奶奶非但没有嫌弃,反而开心得不得了。中饭吃好没多久,她便又开始里里外外激情满怀地忙开了,为我们老老小小张罗吃的喝的包括晚上的睡觉。
——“嫌弃”叫“厌止”发音“移子”、“厌弃”发音“移弃”、“促气”等。
——“不得了”作为程度语气词时,当地原住民就叫“啊哒”,如“忙得不得了”就叫“忙莱啊哒”。
——“激情满怀”叫“兴令轰隆”、“擒龙捉虎”发音“禁龙造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