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朱符
刘琦听着韩嵩,这个被称为楚国之望的名士的赞扬。
“灵渠是必须要修的,这关系到交州的安稳!”刘琦说道。
他在船上看着灵渠的景象,确实是属于灵巧的设计,他虽然不懂,但是也能感受到秦朝时,水利建设技术已经很高了。
秦始皇这千古一帝为这片大地确实做出了很大贡献。
特别是陡门的设计,就和后世的船闸一样。
铧嘴、大天平、小天平、泄水天平、水涵、秦堤、桥梁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工程。
一个个名词从韩嵩嘴里说出来,刘琦算是对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
其任零陵太守,决无虚度时间,已经是半个水利专家。
“这是我帐下主薄石韬、兵曹官韩暨、夏口丞马玄,接下来,汝等协助韩府君调配粮草物资,疏通灵渠。”
“诺!”石韬、韩暨、马玄应道。
“府君任职一年,已经对灵渠如此熟悉,可见是承心用命的,伯信佩服!”刘琦对韩嵩赞道。
“职责所在,不敢懈怠!”韩嵩也是道。
韩嵩年纪不大,已经名满荆州,而且其是士族出身,自小家境也不好。
但是每每做事谨守道德,很有礼节,逐渐闻名州郡。
有朝廷征辟,韩嵩不应,反而带着乡人南下隐居,自此名气更大。
其实韩嵩也是聪明人,知道黄巾之乱后官不好做。
直到刘表到任,征辟其为太守。
本来韩嵩也是不打算应征的,但是后来刘表诛灭宗贼,荆州有稳定的迹象。
有感于刘表的礼遇,直接以太守之位征辟,他就答应了。
到了零陵之后,他丝毫不懈怠,现在零陵郡已经被他治理的人心稳定,百姓安居。
随后刘琦在严关山脚见到了刘磐、张允。
两人已经提前来到这里为大军扎营做好了准备。
刘琦安排一万两千的大军进入营寨扎营,刘磐此次也带了四千兵马。
韩嵩等人去安排疏通灵渠之事。
刘琦则和众位将领来到大营,他可知道此行的目的是交州,灵渠只是附带的,只是掩饰。
“磐兄,给朱符的信使发出几日了。”刘琦问道。
“已经三日了,按照时间现在已经到了朱符手中。”刘磐回道。
刘琦在到达夏口时,就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朱儁将军至荆州,荆州欲奉朱儁为车骑将军,领关东诸侯之兵,进驻河南。
而自己等人受朱儁将军教导之恩,想与汝加强联络。
如今灵渠淤积,两州来往受阻,欲疏通灵渠,加强与交州联络使商路畅通。
弟将启程前往零陵严关脚下,盼兄能到零陵一叙。
这是刘琦给朱符的信,再加上朱儁给朱符的信,都快马送至刘磐。
让刘磐不要停留送至朱符处。如今朱符应该已经收到了信。
交州州治在苍梧郡,苍梧郡治在广信,广信就是后世的梧州。
正在漓水和郁水的交汇处。
灵渠这里到广信,顺漓水而下,也就几日的路程。
要不怎么说灵渠修建后,岭南再难逃出朝廷掌控。
实在是走水路太便利了。
而广信正是岭南的交通枢纽,往郁水上游是郁林郡、下游是南海郡。
南海郡就是广州附近,现在叫番禺。
广信往南则是合浦郡,西南进入后世越南境内则依次是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正如刘磐所说,朱符确实已经收到了刘琦的两封信。
正在思量着刘琦的打算。
父亲的信,他看完已是泪流满面,父亲先说了自己在交州时平叛的情况,又说交州局势非常复杂,其中山越蛮族和南下的大族,都是隐患。
让他处事谨慎,最后说了一句,若感力不从心荆州刘琦可为依附。
其实朱儁是给他两个选择,现在朝廷是没有能力给他任何帮助的。
他要是有能力自己治理好交州,那就自己治理。
若自感没有能力,就依附于刘琦,现在还有着教导之恩,可得到礼遇。
朱符感受着父亲的关心,已经五年没有见过父亲了。
父亲在交州平叛时,很快平息叛乱。
但是朱符到交州上任有了父亲打下的基础,甚至还有很多父亲留下的旧部。
按理说应该是稳如泰山的。
但实际上却是如履薄冰,自己不如父亲多矣!朱符叹道。
形势已经大变,士燮家族已经崛起,还有蛮族不时的叛乱是很大的隐患。
最主要的是当年跟随朱儁一心平叛的人,留在交州做了十几年的土皇帝。
逐渐对朝廷失去了敬畏之心。
而且对治下山越蛮族剥削甚重,朱符又没有魄力把这些老人给拿下。
这就导致他在交州不是很得人望,这一点他心里清楚,但是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
然后朱符看到刘琦的书信。
看完他就明白了,刘琦有志于交州。
灵渠意味着什么没有谁比他这个交州刺史更清楚了。
刘氏父子一年而有荆州,如今得荆州而望向了交州。
自己内部有隐患,外部又有荆州这样的大州觊觎。
朱符又想着若是父亲面临如今局势会如何做。
突然朱符想到了父亲的书信,又拿起看了一遍。
这才发现,父亲看似给了自己两个选择,实际是一个,就是让自己依附荆州。
父亲对刘琦的的目的肯定清清楚楚,但还是给自己写了信,其目的不言而喻。
父亲肯定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无法掌控局势。
给自己了这条依附荆州的道路。
朱符想通了之后,一时间通透了许多。
他又看了一遍刘琦的书信,刘琦对自己父亲很是尊敬,里边提到要为父亲的兵法著书,又号召众州郡奉父亲为尊。
朱符心想就去见一见这刘琦,到底是什么人物,父亲都如此推崇他。
朱符先让来使回去通报,自己会如约到严关脚下和刘琦相见。
随后他又想到了牟子,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俊杰,自幼博览群书,博学多才。精通诸子百家。
自己多次征辟他都不应,只说不愿出仕。
现在朱符有些明白,牟子曾将游学中原,知道中原乱象。
不愿现在为官,另一方面也是不看好交州的稳定。
一个年轻人都能看明白的,自己身为刺史,还需要父亲的点醒。
又看向北方,不知此生是否还能见到父亲,他从信中似乎看到了父亲的诀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