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除观念的锁,开放的人生不应承受任何形式的禁锢
一个人的现状由他的行为来决定,即他做了什么事,导致他现在的结果。而一个人的行为由他的思想来支配,他的思想又是由他的观念来引导的。所以一个人的现状,归根到底就是由他的观念所决定的,以此类推,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现状,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观念。
不改变观念,就无法改变自己
现在的我们,大多数人都靠打工过日子,用自己的血汗成就老板的事业,用自己的辛勤去烘托领导的辉煌。工作多年工资不过几千,省吃俭用半辈子,买个小套房还要借钱。回过头来想一想,决定生活的,或许就是当初的一念之差:如果当初带着几千块钱杀入股市,保不准现在已经成了百万富翁;如果当初肯放下身段花个几百元去摆地摊,没准现在已经成了大老板……可是当初你没做。你可能很勤劳,也能够理性用钱,但你没有改变生活的想法,你的潜意识没有引导你去把握那些成功的机会,所以直到今天你还是老样子。
都住在同一片蓝天下,脚踩着同一片土地,一样的政策,甚至一样的学历,一样的班级,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月赚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有些人却只能保持温饱?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总是认为自己运气不佳。其实成功来源于头脑。
有个普通人,因为衣食上的拮据在上帝面前痛哭流涕,诉说着生活的艰苦:累死累活卖力气,却挣不来几个钱。哭了一阵他开始埋怨起来:“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有些人不出什么力气就能大鱼大肉,而我这么勤劳工作却吃不饱穿不暖!”上帝笑了,问他:“要怎么样你才觉得公平?”他急忙说道:“要是有人和我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起开始工作,他如果还能比我富有,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上帝点了点头:“好吧!”
话音一落,上帝让一位富人破了产,他现在和这个普通人一样窘迫。上帝给了他们一人一座煤山,挖出的煤归他们所有,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去改变生活。
两个人一起开挖,普通人平时习惯了体力活,挖煤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就挖了一车煤,拉去集市上卖了钱。然后,他把这些钱全都拿去买了美味的食物,给老婆孩子解馋。那个富人之前没干过重活,挖一会儿,歇一会儿还累得头晕眼花。到了傍晚才勉强装满一车煤拉到集市上。他用卖煤的钱买了几个馒头充饥,留下了大部分。
第二天,普通人天微微亮就来到了他的煤山,开始挥舞起他粗壮的胳膊。那个富人早早就去了集市,没多久,他带回两个健壮的大汉,这两个人一到煤山就甩开膀子帮富人挖煤,而富人只站在一旁监督着。一天下来,富人运出了好几车煤,他除了给工人开工钱,剩下的钱还比普通人赚的钱多好几倍。
第二天,富人如法炮制,又雇了几个工人来。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普通人只是刚刚挖开了煤山一角,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不少钱,他用这些钱再去投资,不久又发家了。
普通人从此再也不抱怨了。
如果固化、错误的观念不改变,不满意的现状就无法改变。想要改变世界,请先改变你自己。
有个牧师临终前对他的妻子说:“年轻时,我立志改造这个世界,我到过各个地方,向人们讲述如何生活和应该做什么的道理,但是,”他接着说,“看来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没人听我说什么。于是我决定先改变我的家人,但是使我迷茫的是,你们对我的话也不理会,没有发生任何我所希求的变化。”他停顿了一下,叹息道,“后来,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才认识到,我真正能够影响到的、唯一的人就是我自己。如果我想改变这个世界,我应该从改变自我开始。”
如果想法不对,再多努力也白费,想法比努力更重要!今天的市场经济,是观念的更新,是想法的变革,是头脑的竞赛。想要改变今天的不如意局面,首先就要改变想法。
如果你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己错误的观念、行为,这会使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与众不同。这个时候你会越来越像一个成功者,接着你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你觉得自己就应该多学、多看、多干,你就能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受到观念的禁锢,常让我们与成功无缘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改变潦倒的命运,确实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已经把自己禁锢住了。因为观念受到了禁锢,所以不敢放手去做,因为不敢放手去做,所以与机会擦肩而过。人生中的很多悲情戏,都是这么产生的。
有一家人,他们在经过了几年的省吃俭用之后,积攒够了购买去往澳大利亚的下等舱船票的钱,他们打算到富足的澳大利亚去谋求发财的机会!
为了节省开支,妻子在上船之前准备了许多干粮,因为船要在海上航行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孩子们看到船上豪华餐厅的美食都忍不住向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吃上一点,哪怕是残羹冷饭也行。
可是父母不希望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就守住自己所在的下等舱门口,不让孩子们出去。于是,孩子们就只能和父母一样在整个旅途中都吃自己带的干粮。
其实父母和孩子一样渴望吃到美食,不过他们一想到自己空空的口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旅途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可是这家人带的干粮已经吃光了。实在被逼无奈,父亲只好去求服务员赏给他们一家人一些剩饭。听到父亲的哀求,服务员吃惊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到餐厅去用餐呢?”父亲回答说:“我们根本没有钱。”
“可是只要是船上的客人,都可以免费享用餐厅的所有食物呀!”听了服务员的回答,父亲大吃一惊,几乎要跳起来了。
如果说,他们肯在上船时问一问,也就不必一路上如此狼狈了。那么为何他们不去问问船上的就餐情况呢?显而易见,他们没有勇气,因为他们的观念里早就为自己设了一个限——我们很穷,没钱去豪华餐厅享用美食,于是他们错过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待遇。
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因为受限于观念而错失良机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当然,也许就算尝试了,你也不一定就会成功,但你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就只能一如既往地落魄和平庸。财富最青睐的,是那些既有想法又有行动的人。
今天的你可能很穷,你抱怨上天不给你成功的机会,感慨命运一直在捉弄你,其实机会可能就在你身边,只是因为你在观念里给自己设了限,你觉得自己只是平庸人,只能做平庸事,所以你把机会主动放弃了,而机会一旦溜走,就很难再重新拥有。这也是很多人一直生活在困厄之中的一大原因。
其实每个人成功的机会都是相等的,只不过那些有想法、具备胆识、勇于挑战的人比平常人更容易抓住罢了。你或许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你为什么还没能成功?因为你在观念里给自己设了限,你没勇气像富人一样地做事!
其实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以及认为自己注定贫穷,必将死于贫贱的错误观念。这着实是我们人生中绝大的谬误。所以,不要一面埋怨自己贫穷,一面却安于现状,你必须时时告诉自己:“我想富有!我要富有!”同时身体力行,朝着现实可行的目标努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摆脱贫穷。
这一辈子,一定要找一次出彩的机会
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想法,都是一个构造独特的世界,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它的爆发,既可以将你推入万丈深渊,也可以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要想获取成就,就必须先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意识处于混沌时期,连认识自己和看清别人都无法做到,更难对身边的状况作出良好回应。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念,随着时代的改变迅速调整自己的观念,我们才算找到转变人生的基础和起点。
一个人,只有观念领先了,才会有行动的领先,继而是成就的领先。
多年前,一个新生命在美国犹他州诞生,仿佛是天性使然,他从小就厌倦学校和教会带给自己的束缚,拒不接受传统思想。到了14岁,他忽然想去工作,可年龄又不够,于是他伪造洗礼证书,宣称自己满16岁,混进了一家罐头厂干起了倒污水的工作,又先后做过乳牛场伙计、搬运工、屠宰厂工人、农场农药喷洒工……
身边的亲人都说他太叛逆,将来很难成才,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他27岁时,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给了他一个正当工作的机会。可是他依然不安分,在他的影响下,几个平均年龄只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跟随他甩开膀子干,他们的努力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公司的业绩奇迹般高速增长,但公司思想保守的领导层最终还是容不下他。不到一年,他就被逐出了公司。后来他流浪到了西雅图市,偶然的机会进入一家金融集团干起了主持筹办消费者借贷业务的行当,日久天长,他不守规矩的本性又渐渐显露出来,在那个保守风气盛行的年代,他破除陈规,改革创新组织与管理的努力再一次流产了。
36岁那年,已是3个孩子父亲的他生活十分窘迫,走投无路的他不得已敲开了美国国家商业银行的门,当了一名实习生,所干的工作与勤杂工差不多,近40岁了还经常被各部门调来调去,任人差遣和使唤。
这样下层人的生活,他熬了16年,生性叛逆的个性让他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却没干成过任何一桩他想干的事。可是,倔强的他不断告诫自己,这一辈子一定要找到一次出彩的机会。
43岁时,在许多人对人生已不再抱出彩希望的时候,他赢得了生命中的一次转机。美国国家商业银行开发信用卡业务,他争取到了一个协助工作的角色,并以超越非传统的想法获得了银行高层的支持。带着30多年来一直对创新组织与管理的向往与实践,经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他终于成功了。在当时没有互联网的条件下,他发展出一套“价值交换”的全球系统,并借此创建了一个组织——“VISA(维萨)国际”,以至于在以后的22年里,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铁杆赞助商。如今维萨的营业额是沃尔玛的10倍,市场价值是通用电气的2倍,成了全球最大商业公司,世界上超过1/6的人口成为它的客户。他自然而然地被推上了维萨信用卡网络公司创始人的位置,后来又成为“混序联盟”的创始人及CEO。
他就是入选企业名人堂,并被美国颇具影响力的《金钱》杂志评为“过去25年间最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八大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叫——迪伊·霍克。
迪伊·霍克,这位几十年抱着信念挣扎在人生底层的超常思维大师,耗尽他大半生的时光,终于为他平凡的生命画出了一道世上最绚丽的弧,他独特的创业管理理念——“问题永远不在于如何使头脑里产生崭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而在于淘汰旧观念。”让很多人受益匪浅。
要想改变我们的人生,首先就要改变我们心中的想法。只要想法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就会是光明的。事实上,我们与那些成功者之间本身并无太大差别,真正的区别就在于观念:他们一直驾驭着观念,而我们则一直在被观念所驾驭。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