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银行创新与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推荐序一 柳暗花明

“叶教授,非常遗憾没有机会成为您的学生……”

“但是,非常感谢您前年赠送的金融著作,认真读来受益匪浅,所以我约等于您的学生,感谢您当年百忙之中接待我并对我起草的《乡村振兴科技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进行指点,我是前年专程从北京飞到武汉拜访过您的张闻素。您桃李满天下,肯定不记得我了。”电话那端的女士连珠炮似的说。

作为金融院系的老师,我的在读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可谓多矣,所以我并不能记住每位学生的姓名。但是,我对并未在武汉大学听过我课的张闻素的名字印象颇为深刻。

早在2021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课题组负责人,也是我的老朋友,打电话过来建议我抽时间看一份产业规划研究并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内容是他推荐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某份调研报告以及在此基础上起草的乡村振兴项目概念性规划。随后,这份规划的起草人就带着打印稿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武汉大学。

那是一份有些文学气质的关于乡村振兴的产业调查和园区规划的初稿,记得封面上赫然写着关键词“中国农林科技硅谷”,让我从字里行间感觉到起草人和动笔者的情怀志向和定位高远。翻阅了两遍,我对方案内容提出了几条修订建议,特别是关于方案中的金融部分,并在分别之际把自己前不久出版的《金融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金融工程笔记》送予其参考,她请我签名为念。

我边签名边说:“孩子,祝贺你能够起草如此分量的规划研究方案;但是,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何具体的规划?”

匆匆忙忙、边收拾电脑边说着要赶回程航班的女士仿佛被我问住了,她好像有些羞涩,红着脸说:“叶教授,您这个问题值得我认真思考再回答。”边说边挥手奔机场而去。近两年来,她与我几乎没有什么联系,除了逢年过节偶尔客套的三言两语的文字问候。没想到,前两天她突然通过微信转来份排好版式的PDF文件《草长莺飞:中国民营银行创新发展之管见》,说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出版,客气地请我提意见和建议并题序。

阅读书稿和作者简介,才得知当年向我问计求教的关于乡村振兴规划方案的起草人竟然是一位拥有多年金融服务经验甚至跨界经验的银行筹建人士,她不仅参与了我国民营银行的早期筹建工作,还曾经参与中国香港虚拟银行的探索尝试,在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方面亦有成功经验和实操案例,而且是一位笔耕不辍的财经作者。她2022年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两本著作《创见:构建创新经济体系的拼图》和《素描碳中和:构建气候经济体系的拼图》,其动笔速度如此之快,以至又一本新作正在筹谋付梓。

银行业的繁荣,必将助力实体经济的长足发展。作为金融重器,我国民营银行近十年来开业近二十家,不仅取得了不菲业绩,而且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方面可圈可点。由民间资本为主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更加理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相信在后疫情时代定会在经济复苏领域再创佳绩。

前不久,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了,金融风险相继传导给美国的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这种类型的负面事件向我们敲响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警钟。在更加审慎的严监管时代,我们期待更多的民间资本踊跃发起筹建更多的民营银行,已经开业的更多民营银行亦能加强内控管理,科学防范风险,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在此过程中,产学研等领域也急需相应的更多更好的理论、政策、实践、古今中外比较等相互融通的参考书以资借鉴,而张闻素女士十年来反复雕琢打磨的《中国民营银行创新与发展》这本著作未来可期。

翻阅了行将出版的书稿,主体内容是作者攻读旧金山州立大学金融创新与管理博士后期间的论文,其中部分章节是作者在参与筹建银行期间,在财经媒体上发表的文章。

最后,作者巧妙地以不断出版的作品默默地回答了前年我的提问,虽然她从未坐在武汉大学的金融教室里听我授课,不是我的学生却已胜似我的学生,希望她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感谢作者信任,特别以题目“柳暗花明”对应“草长莺飞”,是为序。

武汉大学 叶永刚[1]

2023年4月于武汉

注释

[1]叶永刚: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民营经济促进会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