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阅读为孩子开启无限可能
在创作这本书之前,我已经是互联网上的一名图书达人了。我没有发现哪位家长会怀疑“开卷有益”这句话,甚至很多家长深信到“迷信”的程度,这也使童书和绘本成为图书市场占比最高的出版物。然而很多家长并不了解陪孩子读书意味着什么、什么书适合孩子读。再加上很多商家利用家长的焦虑,致使很多家长买了很多孩子并不喜欢的书,这些书只能被放在书架上布满灰尘,并不能帮助孩子通过爱上读书来获得更好的成长。
市面上当然也有很多关于绘本和亲子共读的经典书籍,但多数是国外的经验和研究,无论是孩子的成长环境,还是阅读材料的语言,都与国内的情况有着差异和隔阂。因此两年前开始,我决定写一本真正意义上从家庭教育和儿童认知发展角度指导中国家庭亲子共读的书。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中国家长既认识到亲子共读的意义和底层逻辑,也学会亲子共读的具体实操方法,从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发展他们包括阅读能力、专注力、社交能力在内的各项基础能力,最终成为在未来世界具有竞争力的人,同时永远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心。
因此在这本书里,我讲解了如何通过“2+1拆书法”让孩子对一本我们认为的好书感兴趣;分享了如何用“5感+1问互动法”跟孩子互动,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并了解他们内心的小世界;破除了家长对于儿童“专注力”“情商”和“安全感”的一些误区——专注的时长不是越久越好,“情商”也不仅仅是“会说话”,而“安全感”对前两者也有诸多影响;列举了哪些绘本可以帮我们去发展孩子这些重要的基础能力,以及怎样为孩子选书,能既符合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阶段,让他们有成就感,还能让他们向上发展,在书中有所收获,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等方面的内容。我还为这本书配备了思维导图和很多绘本讲解的例子,力求在帮家长们构建系统认知的同时,也提供具体的实操方法。
在从事儿童阅读推广之前,我作为产品设计顾问,在教育行业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深知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根据《2019中小学生父母教育心态及消费调查》,教育支出已经是中国家庭每年最大的一笔支出,而超过80%的家长则认为教育消费对孩子成绩和能力的提升程度是“有一点,但不及预期”或者“没有任何提升”。这反映出很多教育产品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而很多家长却在缺失家庭教育的同时,继续追逐着课外补习的“军备竞赛”。这样的“军备竞赛”也蔓延到了学前教育的阶段,抢跑学习的“鸡娃”式教育让很多家长对绘本和亲子共读也抱以更功利的期待。
绘本绝不应该是灌输知识的“教材”,而应该是启迪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扇窗。你会发现,那些孩子爱不释手的绘本,很多都是看似“毫无用处”的有趣故事。当他们沉浸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无穷无尽的发问时,你也许会担心他们会不会被同龄人落下。而你不知道的是,此时在他们的大脑中,正在发展着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技能。
人类拥有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漫长的童年,童年期加上青春期能够长达十几年。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在童年时期,让大脑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与同龄人的玩耍中以及与世界的连接和想象中逐渐发育成熟,从而具备适应复杂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放长教育的眼光,你就会发现——能让一个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功的核心,往往并不是让他在学龄前比别的孩子多认多少个字、多背多少个单词,又或者提前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这样的知识抢跑,而是让他们具备能够受用一生的安全感、勤奋感和自我效能感,以及能应用到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能力。利用好“绘本”这扇窗,可以让孩子透过这扇窗去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也让我们透过这扇窗去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效的亲子共读,为孩子的童年涂上光明的底色,给他们支起追寻梦想的风帆,就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
与国际上对儿童阅读的认知相比,“绘本”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我们国家教育界真正认可读绘本对孩子的必要性,开始大规模引进和出版绘本,是从2000年后才开始的。国内关于儿童图画书对儿童成长、儿童阅读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研究都不多,也缺少这方面的标准和数据。我希望这本书,能给0—6岁孩子的家长们一些指导,也希望它能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在查阅资料时,我时常感叹,中文儿童阅读的发展与英文儿童阅读的发展之间的差距巨大,二者之间的鸿沟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填补。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精卫衔来的一根树枝,掀起更多填海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