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如何利用本书学习经营学
学习经营学,你的目的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关于商业模式“目标”的话题,也该聊聊本书的“目标”了。简而言之,本书主要的目标读者为经营学的初学者。
虽说每个成年人都可以成为本书的读者,但我还是建议每一位读者在阅读本书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我到底为什么要学习经营学?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有理由的:学习经营学的目的不同,本书能够提供的“价值”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为目的不同,侧重点就会不同,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也便有不小的差异。
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无论怎么说,本书是一本基础读物、入门读物,提供不了太过高深的内容。如果你通过本书的阅读对某个话题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并希望针对这个话题进一步深度学习,那么你可以再买一本内容更深的专业书。
只不过,在那本更为专业的书到手后,你也依然不应忘记学习经营学的初衷。毕竟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产生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的产生,能够促成学习过程的自然深化。换言之,“我想解决某个问题”,当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树立于前方的时候,你便很容易发现自己到底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也很容易产生学习动机。
从略感棘手的地方开始读
即便是“事业部层次”的内容,涉及面也相当广,需要创业者掌握的知识点也相当多。失败之后才蓦然发现“有些东西漏学了”是没有用的,将失败的责任推卸给负责执行的下属则更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毕竟授权给下属的人是你自己,而你到底将什么东西拜托给了下属,这样的一种“拜托”有可能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点、风险点,搞清这些事情是领导者、指挥者的职责所在。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刻、透彻的理解便匆匆授权于下属,你的下属便不可能给力,你的事业也不可能成功。
作为创业者和经营者,你的注意力不应该局限于项目的每一个细分领域,你应该站在全局的视角下观察乃至把控你的项目。项目是否正朝着既定目标顺利推进,这一点需要从成长与收益两个方面进行把握,如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弥补这些不足。这才是经营者该干的事。
总之,当你阅读本书的时候,最好从自己略感棘手的地方切入。因为那些地方才是你的问题所在,也是你的潜在收获所在。
通过商业模型图对案例与观点进行整理、讲述
常言道,教学相长。教授他人知识的过程,也是教授者自身学习的过程。毕竟如果自己对事物的本质没有深刻、全面的理解,也不可能教会他人。
你不妨在读完本书之后,或在阅读本书时,做一个小小的尝试,即利用阅读本书所得到的知识与启发,向他人解释一下什么是经营学。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将有助于你对本书的理解,乃至进一步深化这些理解,直至将所有的知识彻底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不必担心找不到可谈的话题。你身边到处是可供选择的题材:无论是你自己公司的项目或商品,还是你从书报杂志中看到的他人创业的成败案例,都可以拿来一用。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把这些题材中蕴含的繁杂信息以(本书中介绍过的)商业模型图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基于商业模型图的思考框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逐一破解其中的奥秘。比如说哪个环节的哪些信息有所欠缺,抑或哪个环节的哪些信息彼此之间的关联方式存在问题,所以才导致了项目的不顺或失败。这些关键点将逐一水落石出,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
在此基础上,你可以将自己的思考过程、逻辑依据和研究成果大胆地向他人讲述一番,看看他们的反应。
偶尔做做这样的刻意训练,对你彻底掌握经营学这门学问有莫大的助益。
总之,信息需要整理,整理得越彻底、越完善,就越容易传递给他人。不过,即便你自认为做好了信息整理,也别太自信。还是那句话,不妨尝试将自己整理好的东西讲述给他人听,让他人做一番评判。这样一来,你很容易发现自己整理信息的过程中有所欠缺的地方,从而能够及时补足这些欠缺。
剩下的事,就是不断重复这个流程:寻找题材,深入思考,记录并整理信息,向他人讲述。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践行这一点,假以时日,掌握经营学这门学问,成为创业或做项目的高手,这些终极目标必将实现。
如何阅读和理解本书接下来的章节
通过阅读本章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三井越后屋的创业逻辑,并对经营学的基本结构及重塑方式有了大概的了解。
总而言之,经营学是“6个领域”与“2个层次”的结合体。其中,“事业部层次”与“总部层次”的内容混杂在一起,6个领域的知识也分别有各自的存在理由和存在方式。因此,初学者无须操之过急,不要总想着把经营学这门学问作为一个整体,一次性拿下。
由此,本书的一个基本脉络是:尽量将某个特定的商业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着该项目,抽丝剥茧地详细讲述具体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所以本书将尽可能避免触及“总部层次”的内容,而是主要聚焦于“事业部层次”的话题,以商业模式的视角和顺序逐一讲解,层层深入,直至达成最终的学习目的(图014)。
这个顺序是:第一章“目标”,第二章“价值”,第三章“能力”,第四章“收益模型”。而作为运营项目所需的3个附加要素,“事业目标”“共同语言”及“IT和AI”方面的内容将在第五章呈现。
第六章的内容将涉及经营战略论的百年变迁以及经济学(特别是以市场中的经济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要。
对那些经济学基础知识相对匮乏的读者来说,提前预习也许颇有助益。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即便是同一个行业,立场不同,项目的属性也会有所不同;同理,即便是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条件与环境背景下,其运营方针或商业模式也将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点,通过本书的学习,特别是阅读了那些和咖啡生意有关的案例后,相信读者一定会深有感触。
顺便说一句,咖啡的话题将贯穿本书始终,读者可以特别留意一下,并随时做好“比较分析”的心理准备。
好的,接下来,在即将开始正题之前,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咖啡馆的诞生经过以及咖啡生意的历史沿革。
图014|从目的而不是具体领域出发,去学习经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