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不想谈加拿大……加拿大人的困境,一句话就能概括。没有人想谈加拿大,就连我们加拿大人也不想。你说得对,老爸,加拿大乏味极了。
——布莱恩·摩尔,《金格·科菲的好运》(1)
寻找加拿大身份的人疏于意识到,你只能认同你所看见或你所认识的。若非别有所需,你需要的就是一个镜中的影像。没有其他国家特别在乎我们,要告知我们他们看我们是什么样的,哪怕这个形象会让我们憎恨。我们显然也无力打造自我,因为我们迄今的所有尝试都无异于盲人摸象。有些描述不乏价值,但汇聚在一起,就显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我们该用什么认同自我呢?
——日曼尼·沃肯丁,《镜中的影像》(2)
确实,特殊性不足以成为善的化身。然而,只有借助特殊之根,不管它是多么片面,人类才能初次了解善为何物,正是这些特殊之根的汁液滋养着大多数人,参与创造普世之善。此不亦真乎?
——乔治·格兰特,《技术和帝国》(3)
在我看来,加拿大人的理智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干扰不仅来自我们无比重要、众所周知的身份问题,更多的,是来自关于那个身份的一系列自相矛盾的说辞。“这里是哪里”之谜,比“我是谁”这个问题,更让加拿大人困惑不已。
——诺思洛普·弗莱,《灌木园》(4)
地图丢失了,航行
在多年前被依法取消,
这儿成了无名之地。
——玛格丽特·阿维森,《不是吉拉德·赫宝的甜菜》
(1) 布莱恩·摩尔(Brian Moore,1921-1999),爱尔兰裔加拿大作家,出生于爱尔兰,先后移居加拿大和美国,代表作《朱迪斯·赫恩的孤独感》被翻拍为电影,获1987年英国电影学院奖。
(2) 日曼尼·沃肯丁(Germaine Warkentin,1933- ),加拿大学者,多伦多大学英语文学系荣誉教授。
(3) 乔治·格兰特(George Grant,1918-1988),加拿大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代表作《民族之殇:加拿大民族主义的失败》(Lament for a Nation: The Defeat of Canadian Nationalism,1965)。
(4) 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1912-1991),加拿大世界级的文学和文化理论家,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创始人,代表作《批评的解剖》(Anatomy of Criticism,195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