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务二 认识现代物流

引导案例

物流是保障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关键环节之一。大量饮料、食品等生活保障用品能否及时配送,展品、活动品等能否顺利安装到位,直接关系到每天40~60万参观者对世博会的体验、印象。而随着世博会工作顺序地展开,物流工作也将受到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官方数据显示,上海世博会的展品物流量预计将达17.2万标箱,用于展馆建设的进境货物流量近25万立方米,参展人员约7 000万人次。世博物流的难点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并非是常态下的物流需求,对企业的应急能力要求甚高。而且,世博物流对运输、配送的时间要求严格,要求参与企业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在世博会期间,物流企业每天都需达到最高的运作效率,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所有规定的配送工作,避免造成延误或错误。可以说,一方面,世博物流对参与企业的业务能力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参与世博物流也是企业完成自我提升的良好机遇。

资料来源:http://info.jctrans.com/qikan/wlcg/921487.shtml.

思考:

1.什么是现代物流?

2.现代物流的内涵是什么?

3.现代物流有哪些类型?

4.有哪些物流企业参与了上海世博会?

5.是传统物流企业还是现代物流企业能快速应对世博会提出的要求?

相关知识

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换,便有了物流活动。经济活动离不开物的流通,物流与商流联系在一起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物流活动的发展,物流概念也经历了传统物流、后勤管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

一、物流活动

(一)物流活动与商流有关

现实的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和消费活动三个方面,物流活动属于流通活动。流通从职能上来看,可以分为商流和物流两类。流通首先从商流开始,商流的产生是由于市场的扩大造成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阻隔,流通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来实现价值效用,从而将生产与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流通活动就是通常的市场买卖活动。但是,仅有商流是不够的,因为伴随着商流必然会产生商品让渡。为了解决商品让渡过程中的问题,物流实现了商品有效地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职能,创造了流通的场所价值和时间价值。

(二)物流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依靠社会分工的支持,社会分工的广度又依存于市场的扩大,而市场的扩大由物流活动支撑。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较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发达、广阔,因而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时间、场所的分离越来越大,物流活动作为连接这种分离的环节,地位越来越重要,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快。

二、传统物流的概念

(一)传统物流概念的产生

物流活动自古有之,但直至18世纪工业革命,西方企业管理者仍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生产领域。19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西方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才开始逐步向营销领域转移。当时美国等西方一些国家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显现出生产大量过剩和需求严重不足的市场萧条状态,使企业开始重视营销问题和营销中的物流问题。1915年,美国人阿奇·肖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市场营销具有需求生成(Demand Creation)和实物供应(Physical Supply)两大功能,堪称现代物流概念的早期萌芽,但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即流通物流。

20世纪30年代初,物流概念还主要以“实物供应”一词出现在西方市场营销的基础教科书中,其内涵包括物资运输、物资储存等业务。此后,“实物供应”一词逐渐被“实物分配”所取代,物流概念开始显露雏形。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阐述了实物分配(Physical Distribution,PD)的概念,“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各种经济活动”。可见,在最初的物流概念中,物流与市场营销中的实体分配有关,即与商品的实体流动相联系,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概念。

(二)传统物流概念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军火的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对军火的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管理,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保障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后勤学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并相继发展为“后勤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后勤分配”(Logistics of Distribution)等学科。1963年,韦勃斯特把后勤定义为“军事装备、物资、设施与人员的获取、供给和运输”。1970年,美国空军在一份技术报告中对后勤学的含义表述为“除了军需物资的订购、生产计划、采买、库存管理、配给、输送、通用外,还包括规格化、品质管理等军事作战行动所必需的资料管理”。后勤管理的方法后来被引入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被人们称为“工业后勤”和“商业后勤”,其定义中包括下列一些业务活动: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这时“后勤”一词不仅是军事上的含义,而且已经等同或接近于现代物流。

由上述可以看到,物流在概念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定的变化。

三、现代物流的产生

(一)现代物流产生的背景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它表现在:

(1)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停留在技术、质量和价格领域,更延伸到了物流领域。

(2)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和革新不仅使业务的效率化和信息系统的构筑成为可能,同时也使企业的组织构造发生了改变,企业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是一种趋势,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活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特征。

(3)新经济时代,客户需求个性化、市场变化快速化使快速响应成为现代企业应对竞争所必需的关键能力。这种变化对物流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和高质量的服务是现代物流的基本要求。

(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物流逐步跨越国境。在生产和销售给予有效支持的前提下,物流还应该具备在不同国家、地区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原来狭义的物流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批判,一是传统的狭义物流观念只重视商品的供应过程,而忽视了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和部件的采购物流,而后者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居于重要的地位,因为原材料和部件的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效率、成本和创新;二是传统的物流是一种单向的物质流通过程,即商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没有考虑商品消费之后包装物或包装材料等废弃物品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活动;三是传统物流只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并着重于物质商品的传递,从而忽视了物流对生产和销售在战略上的能动作用,特别是随着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管理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导致以时间为中心的竞争变得更加重要,物流行为直接决定了生产决策。

(二)现代物流的概念

与上述环境的变化和对传统物流的批判相对应,1984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这个概念从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并将现代物流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而从事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行为”。

这个定义的特征是强调了顾客满意度、物流活动的效率性,以及将物流从原来的销售物流扩展到采购物流、企业内物流和销售物流。此后,物流的概念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1年11月荷兰乌德勒支市举办了第九届物流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人们对物流的内涵进行了更多的拓展,不仅接受了欧美的现代物流概念(Logistics),认为物流应包括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信息流通过程,而且还向生产之后的市场营销活动、售后服务、市场组织等领域发展。显然,物流概念的扩展使物流不仅包括了与销售预测、生产计划的决策、库存管理、顾客订货的处理等相关的生产物流,还延伸到了与顾客满意相关的各种营销物流活动。

关于现代物流概念的代表性观点还有:

(1)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认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始点与消费地之间高效率、高效益地正向和逆向流动以及存储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活动。

(2)美国物流工程师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ogistics)认为,物流是与需求、设计、资源供给和维护有关,以支持目标、计划及运作的科学、管理、工程和技术活动的艺术。

(3)美国物流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认为,物流是有计划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由生产地送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系、材料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料处理和仓库管理等。

(4)日本物流协会(Japan Institute of Logistics)认为,物流是一种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流动进行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思路,它同时协调供应、生产和销售各部门的个别利益,最终达到满足客户的需求。

(5)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认为,物流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以及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

(6)中国台湾物流协会(Taiwan Associ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认为,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通过管理程序有效地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信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和社会需求。简单地说,物流是物品从生产地至消费者或使用地点的整个流通过程。

(7)国家标准的物流术语: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认为,物流是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综上所述,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和挖掘“第三利润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需求预测、用户服务等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经济有效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

(三)现代物流概念的内涵

(1)现代物流是指有关“物”的流通的经济活动。现代物流是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是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并以此实现社会商品的流通。

(2)现代物流是关于“物”的信息活动过程。伴随物资的流通将产生大量的信息,具体地说,物流是与上述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资流通活动相关的信息活动。如果物流要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价格供给消费者,就需要借助物流信息进行各种过程的统一和综合。可见,物流是一个借助通信方式控制仓库场所、运输方式、保管方法、加工配送等方面的系统。

(3)现代物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物流过程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从供应、生产、搬运、仓储到销售,在各个不同环节上创造价值,使这一过程中有形、无形的资本获得增值,可见,它是物资在物理性移动中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例如,将产品运输到消费者需要的场所,或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加以分类的包装,可以方便消费者购买,使产品真正变成商品。

(4)现代物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种活动有机整合的集成性活动。物流过程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要对这一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组织,既要满足顾客需要,又要实现自身盈利。在实现物的流动中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实物处理的过程,这些处理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链接整体。

另外,在物的流动中,要靠信息活动来统一和协调,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物的流动的科学化和数字化,降低物流活动的成本。可以说,物流是产品流、商流、信息流的相互融合和统一。

(5)现代物流的目的是使顾客满意和挖掘“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的目标是以最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使顾客满意的同时创造“第三利润源”。因此,物流企业要认识顾客需求为其服务,通过准时、节约、规模优化、库存调节等手段来挖掘和创造“第三利润源”(利益增量),并在相关利益主体间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案例

电子商务“成也物流,败也物流”

“如果你愿意出200块钱,我就给你找一个新丝路的女模特送货。”李国庆在2006年一次颁奖大会上用略带调侃的语气回应那些对送货员有意见的挑剔消费者。

时至今日,当当、淘宝、京东等国内电子商务巨头以提升自身用户体验的务实姿态,纷纷自建物流体系,无论是李国庆、马云还是刘强东显然在对待用户体验上从回避到献媚的华丽转身,说明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物流作为电子商务最后一千米、最接近用户的界面,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次购物体验,更放大了用户对电商品牌认可的程度。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是执行的保证,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实际上,物流成本高,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这也成为整个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瓶颈。无论是京东商城、当当,还是卓越,这些需要自己承担物流成本的电子商务企业至今盈利之路不无艰辛。

在日本,连锁商店成为电子商务必争之地。先是索尼等7家大公司与日本规模最大的连锁商店“7-11”宣布成立电子商务交易新公司,之后各个连锁商店纷纷效仿。不少日本业界人士提出,谁能尽早掌握有效销售渠道,谁就能在未来称霸电子商务交易市场。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主要是因为连锁店所具有的诸多优势使它能够成为担当B2C物流配送的主力军。

首先,连锁店一般全天候营业,它可以满足网上消费者的要求提供24小时服务,在一天中任何时候为顾客送货;同时连锁店贴近居民区,可以缩短取货时间。这样有效地解决了B2C中送货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

其次,地域分布广阔的商业网络、优越的电子信息技术以及高效的物流系统使连锁经营店能够为网上虚拟商场提供实际意义的支持,可以说是连锁店使电子商务生了根,让电子商务落了地。B2C网站一旦与连锁经营店相结合,即可真正享受到连锁店巨大的商业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给它带来的好处。人们通过上网订购商品,来到附近的连锁店取货或由连锁店人员送货上门,就可十分便利省时地完成购物活动。

连锁经营店如果与B2C网站实现对接,可为网站运营商在节省费用的情况下带来大量忠实顾客。对于所有零售商而言,用于扩大顾客群的花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电子商务通过特约连锁经营店,更能充分扩大参与网上购物的消费群体,也为更多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提供更大的便利。

在中国深圳的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用一座现代图书馆,并且不用为此支付一分钱。青番茄网站提供这样的服务:你只需注册并交纳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免费借阅图书。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对方将快递送书上门,并在借阅期满后上门收书。对于其提供的每一项服务,几乎都由自己埋单,它不是公益组织,也不是慈善机构,它靠什么赚钱呢?

通过简单计算即知,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目前的同城快递单次费用一般在10元左右,以半价计,一个读者借阅一次,往返快递费用为10元,60万读者借一次,则意味着花掉600万元。因此对青番茄来说,物流同样是一个致命难题。青番茄目前采取的解决方式是:部分自建,部分和DHL合作。

在微博上,一些读者对此大加抱怨。“我想问问,一个订单处理要多长时间?我7月1日下的单,到7月8日仍在备货中,工作人员都是蜗牛吗?”

青番茄现在对读者承诺的送书时间为3~5天。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不承诺当日送达,是因为同城非“当日达”的价格比“当日达”低得多,在她看来,因为一切都是免费的,读者对送达时间也就没那么苛刻,“但以后肯定要努力争取更快一些,”她说。

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即体现在送货上门,快捷方便,但对于家电尤其是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体积较大的产品,对物流配送的效率、货物安全都要求较高。不过,尽管各大家电厂商在建立电子商务渠道方面不遗余力,但消费者对其的态度却是又爱又恨。反观国内部分网购平台在这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足,消费者在下单之后,快则三五天、慢则半个月才能收到产品。快递不快,成为消费者诟病的原因。

为了改变这一切,白色家电海尔集团旗下海尔商城就做出了“24小时限时送达”的承诺,消费者在网上商城下单后,24小时内就可享受集送货上门、调试安装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满意后再付款;如果海尔在24小时内没有送货到门,消费者购买的任何产品都可免单。

海尔商城何以有此信心,破解网购平台的物流难题,让大件家电也能快速送达消费者的手中?这都要得益于海尔多年来的渠道建设,海尔专卖店已经林立于社区之中。有了这个基础,海尔商城利用虚实互动作为手段,将网络销售与遍及全国的现实渠道相结合,消费者在网上下单之后,由离顾客最近的专卖店出货,从而将网购周期大大缩短,使得送货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即使像冰箱、洗衣机、空调这类大件产品也能在既定的时间内顺利送达。这便是海尔商城相较传统网购平台的优势所在。在如今这个注重效率的时代,海尔商城以“24小时限时送达”的承诺,开启了网购的新局面。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定制适合自己的物流服务,能够按照自己要求的时间、要求的质量、要求的数量送到正确的客户手中,是对B2C物流的最基本的要求。真正塑造电子商务企业形象的部分在于快递员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时为客户留下的印象。相信曾经在凡客诚品有过购物经历的人都会因为如风达快递的优质服务而对凡客诚品的品牌形象有良好的印象。京东、一号店等企业选择自建物流,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为了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目前,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之间的矛盾不仅是规模不相配套之间的矛盾,而且是电子商务企业订单相对不稳定,而物流公司在淡季遭遇大量运力及仓储的空闲,旺季又遭遇爆仓的矛盾。

商品交易在线下市场往往是相对稳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为不同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而平衡业务量的波动,以形成稳定的、标准化的物流需求。那么线上市场是否也能够通过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来实现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呢?

国内著名的物流供应链厂商博科资讯认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需要并肩发展,才能够避免两者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资源浪费。电子商务物流需要实现一体化、可追踪、完善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如果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这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标准化物流服务,那么电商与物流在业务量波动方面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资料来源:http://www.cnetnews.com.cn/2011/0722/2048512.shtml.

课堂讨论:

1.为什么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2.电子商务为什么“成也物流,败也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