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缘起
国家形象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价值观、文化传承、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综合展示。党的十九大指出,要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纪录片作为最具文化品格和传播影响力的精神文化产品之一,无论是在对内传播还是在对外传播中,都应该担当起重任。
纪录片如何塑造当代中国形象?这其实是“中国国家形象塑造”这个宏大命题下面的重要子课题。有关影像中的“国家形象”特别是“中国国家形象”的议题,国外学者大多是从政治学、文学或社会学等角度来解读与分析文本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的,例如,张英进从“后社会主义”视角对中国城市电影和独立纪录片的研究[1]、Chris Berry和吕新雨等对中国“新纪录运动”的研究[2]、张隆溪对“中西文化比较和阐释”的研究[3]、杜赞奇(Prasenjit Duara)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中国的历史叙事与跨国主义”的论述[4],都对本研究有借鉴意义。
国内专家学者中,有关广义的影像与国家形象的话题,尹鸿、石惠敏、饶曙光、张毓强等均有重要论述[5];关于媒体与国家形象问题,刘继南、何辉、程曼丽、刘康等有精彩观点[6];关于文化与国家形象的问题,童世骏、孟建等有深入研究[7]。从影像到媒介再到文化的探讨,构成了本研究逐渐放大的理论资源与参照体系。
毋庸置疑的是,对“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议题的重视,反映出当下中国纪录片界在适应国家发展、配合国家决策、执行国家意志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但是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上的误区,会带来纪录片传播功能的偏差和传播效果的弱化。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则设定了相关的改革目标: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广泛传播,良好国家形象全面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
关于国家形象与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构成了本研究的逻辑起点。近年来,一系列纪录片如《故宫》《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中国:习近平时代》等在国内外取得较大的反响,逐渐收窄了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逆差”。但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纪录片被海外媒体购买后被重新编辑,我们输出的作品又变成了“影像素材”。另外,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之后,一系列有关中国话题的宣传片登陆国际舞台。然而宣传片里面“放什么进去、怎么让世界读懂”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如何把纪录片的理念与中国文化深度融合等很多问题也还没有解决。
从国内的研究看,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研究在21世纪以来被较多的学者关注,相关研究可以分成以下三类:一是从单部纪录片的角度进行“个案研究”,如对《故宫》《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这些近年来纪录片佳作的评析,这样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不够宏观,也缺少历史的视角;二是对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战术”的层面,如从完善纪录片产业链、借鉴西方纪录片叙事模式等角度来论述,尚缺一定的理论深度;三是有少量的研究从理论、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来剖析纪录片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8]
注释
[1]张英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J].电影艺术,2006(2):17-20.
[2]Chris Berry,LüXinyu,Lisa Rofel.The New Chinese Documentary Film Movement:For the Public Record[C].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0.
[3]张隆溪.东西方比较的挑战和机遇[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7(1):37-46.
[4][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王宪明,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5]相关论文如:尹鸿,石惠敏.中国电影与国家“软形象”[J].当代电影,2009(2):17-20;饶曙光.电影与国家形象:产业、文化与美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16-30;张毓强.国家形象刍议[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2(2):27-31.
[6]相关论文如:刘继南,何辉.当前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国际观察,2008 (1):29-36;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新闻界,2007(3):5-10;刘康.如何打造丰富多彩的中国国家形象?[J].新闻大学,2008(3):1-6.
[7]相关论文如:童世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求是,2008(6):14-16;孟建.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分析——基于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的世博诠释(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2):86-89.
[8]相关论文如:胡智锋,赵曦.融合与对接——从2012三部纪录片的探索创新看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美学新走向[J].中国电视(纪录),2012(12):15-22;高峰,赵建国.文化外交视角下的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J].电视研究,2009(1):11-13;何苏六,等.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