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1919—1949(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经典著作在中国的编译与传播源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中国特定时代的历史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经典著作的介绍和引进,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当年马克思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一种思想理论的传播,必有其深刻社会历史原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亦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史上较有成效的时期,该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源于多方面原因,其中有两点是最核心的要素: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备的思想力量和理论力量,二是当时留学归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了“智囊”和传播者作用。此外,还是当时国内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客观需要;是中共为打破国民党文化“围剿”,同国民党在文化战线斗争的必然要求;等等。本章拟就这些主要原因展开深入探讨。

注释: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