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韩礼德语言学思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前言

韩礼德教授(1925—2018)是现代语言学史上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终生致力于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其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学界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之一,表现出极强的适用性。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先生明确提出其目标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学,其提倡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念与我国国情高度吻合,并已在我国根深蒂固,开花结果。先生的《功能语言学导论》《英语的衔接》《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等经典英文著作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出版,《韩礼德文集》第1~10卷已经翻译为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我国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求索的年轻学人,能有机会把《韩礼德文集》最后一卷即第11卷翻译成中文,与国内同仁分享,是我们的极大荣幸。

本书主要收录了先生自21世纪以来在学术刊物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12篇论文,主要体现了先生在21世纪的重要学术思想,译名定为《21世纪的韩礼德语言学思想》。翻译过程中,三位译者分工如下:赖良涛负责统筹,并翻译全书序、致谢、第一部分“适用语言学理论”中的编者导言、第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1~12章;赵清丽负责翻译第二部分“语言学理论之应用”中的编者导言以及第5~8章;汤斌负责翻译第三部分“论物质与意义”中的编者导言以及第9~10章。译稿初稿完成后,再由三位译者交叉审校,最后由赖良涛负责统稿。

先生的论著博大精深,本书也不例外。本书既有学科理论的宏观论述,也有语言系统和实例的深入分析;先生在阐述过程中还常常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因此本书囊括了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物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各学科领域的知识。为了使译文既忠实再现原著风貌,又方便国内读者理解,翻译过程中译者遵循的体例见下文。

首先,在确保译文清新流畅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直译,努力做到既忠实于原著的思想内容,也忠实于原著的文体风貌,同时还尽可能保留原著的小句内和小句间的组织顺序,从而体现原著论证的发展脉络。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在概念、人际、语篇三个元功能维度上都尽可能与原文对等。

其次,原著中引用了大量的英语、汉语以及其他语言的语篇和词句用例作为语料,其处理如下:正文中作为语料引用的英语语篇和词句,保留英语原文以反映语料分析原貌,但在后面加上汉语译文以方便读者理解;附录中作为语料出现的英语语篇保留原文;正文和附录中引用的汉语语篇和用例直接保留原文;个别希腊语与拉丁语以及其他语种用例保留原文,同时在后面注明汉语译文。

最后,原著中涉及大量的专有名词,其处理原则如下:所有地名、国名都翻译为中文名,但对某些没有统一中文译名的地名,首次出现时在译名后用括号加注英文名,比如斡难河(the Onon)、撒芬山(Zaphon)等,而后统一用中文名;外国出版社因缺乏统一的中文译名,首次出现时在中文译名后加注英文原名,而后统一用中文译名;原著中出现的大量人名主要是外国语言学以及相关学界的学者姓名,也包括作为语料引用的部分作家和历史人物姓名,这些人名首次出现采用中文名,后面用括号加注其英文原名,比如丁尼生(Tennyson),而后统一采用中文名(某些大众熟知的外国人名直接采用中文名,如牛顿、伽利略等);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名是我国古代或现代学者或相关人物,这部分人名回译为其原来的中文名,比如赵元任、王力、铁木真等。译者在本书最后提供了一个主要人名和术语中英文对照表,以供读者参考。

译稿得以顺利完成并出版,首先要感谢韩礼德—韩茹凯语言学国际基金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原会长彭宣维教授以及张德禄教授、黄国文教授和杨忠教授给我们提供这个极好的机会。其次要感谢马丁(J. R. Martin)教授、胡壮麟教授、朱永生教授、杨信彰教授等众多国内外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专家长期以来对三位译者的培养、关心和支持。最后要感谢参与全文校对的三位女士,她们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付悠悠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翻译专业硕士宋翔宇和戴语秋。她们一丝不苟的校对工作保证了译文的准确度,同时她们提出的不少建设性意见也帮助译者优化了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译稿付梓之时,正值先生仙逝四周年。我们谨以此译著深切缅怀这位睿智的语言学家。先生虽然已驾鹤西去,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译 者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