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封建王朝兴衰的原因考察:制度变迁或制度锁定

1.1 引言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视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斯·托马斯在20世70年代初就提出了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著名观点[1]。制度对一国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的兴衰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一种制度可能会被另一种制度所替换,即存在制度变迁[2]。有效的制度与无效的制度常常存在相互替代的现象,因而经济发展也会出现增长与衰落交替的现象,国家的兴衰命运也与之密切相关。制度安排、制度变迁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国家的兴衰,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早已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个重要结论。

中国古代社会自秦以来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独特的制度安排下涵盖了数十个王朝的兴衰更迭,各个王朝生命周期长短不一,但无一例外都经历了从建立、兴起、繁荣到衰落直至灭亡的命运。中国封建王朝的周期性兴衰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呢?学者们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了分析,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王朝兴衰更替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例如,郭艳茹认为,无效率的产权制度及由此产生的寻租和暴力活动导致国家权力流失从而威胁国家的统治安全和社会稳定[3]。杜树章使用租金耗散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官僚集团寻租活动盛行、官僚机构膨胀、国家开支增大、税负加重等现象以及最后导致社会崩溃的过程,认为法律和产权结构的缺失是中国皇权社会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4]。俞炜华等认为官僚体系膨胀、人地比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了组织国家的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是造成中国古代出现治乱循环的重要原因[5]。兰日旭等从官—民二重结构的动态博弈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变迁,认为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税赋悖论是导致官—民博弈中不合作并引发朝代更替的根源[6]。上述研究大多是从交易成本、财政制度、官僚体系、人地矛盾等单一视角出发,着重从某一社会结构本身或其影响来探究封建王朝的兴衰及其周期律问题,鲜有研究是从制度变迁视角进行系统动态分析的。

本章拟从制度变迁角度来探究中国封建王朝的制度变迁及制度变迁对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的影响。本章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分析制度变迁发生的动因,即分析影响王朝兴衰的制度是如何产生的;第三部分分析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即制度是如何导致王朝兴衰变化;第四部分分析无效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即王朝为何会走向衰落并陷入锁定状态;第五部分力图找出突破锁定机制的路径方法;第六部分是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