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品茶香
师叔,你怎么又停了下来!我感觉你是来消遣我的,不是讲故事的!看着妙药低头玩水的模样,牧阳翻了个白眼,无奈的说道。
哈哈,被你发现了!你看那沉寂的湖面,若无落叶的舞动,怎么懂人间的精彩呢!妙药用泉水凝聚出一个流光溢彩的青瓷茶杯,用小嘴吹了吹茶水的热气,但并未饮,而是继续开始了故事。
就像有的人不喜欢喝酒,但就是喜欢喝酒的那种醉醉的风味。
同样,妙药不喜欢品尝茶的苦味,但就是喜欢茶的清香。
细品清茶,虽苦心甜!
九天玄女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女仙,也是一个很高傲的女仙。
不管输天半子,还是被偷梁换柱,但哪怕只是输一点,那也是败局已定,一败涂地。
愤怒状态下的九天,第一次正式审视起风云突变的人间。
纵观整个华夏王朝史,周朝寿命最长,夏朝第二。这两个王朝才是首屈一指的卧龙与凤雏。
虽然周朝龙脉被砍了一次,分东西周,但并不影响周王朝连了起来,依然被看做同一个王朝。
九天玄女早忘记自己的奇门遁甲在人间改版了多少次,就像人皇伏羲观日月山河创立的先天八卦。
这两本就像是天上掉落人间的无字天书,对凡间的影响很大。
在无数巨子的谱写下,从一本看不懂的无字天书,慢慢变成了人之卷。
就像山水之说,在一位位不世之才的描绘下,画出了一篇篇锦绣山河。
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那个周朝衰弱的年代,一个名为春秋的时代开始了。
百家登场,一个属于人道的春天来临了。各路诸侯战争不断,最终决出了春秋五霸。
你打你们的,我们说我们的!无数学说纷纷出世,一支寒梅压不住,百种芬芳才是春。
就像关羽很爱读春秋,诸葛亮也熟读兵书,知天时,晓地理,但待人处物方面败了一点点给卧虎藏龙的刘玄德。
在天地大势面前,一颗小石子无法影响大势。但圣人之思,却影响了无数后辈。
纵观无数朝代,能超越圣人们的一个都没有,而是延续着圣人之道,渐行渐远。
封神榜过后,仙凡两立。因为仙变的越来越遥远,所以人类开始了对人道的思考。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谥伯阳。相传老子的耳朵很大,一出生眉毛就雪白,有人道之师的美称。
老子的一篇道德经出世,震惊千古。这还是尹喜在老子要西出函谷关向他讨要的,不留名著,不给出关。
当时老子骑着大青牛,很潇洒的写完就离去。
如听仙语耳暂鸣,一朝开悟得道经。
尹喜当即弃官拜师老子,跟老子云游四方,钟南山道教就是发祥于尹喜之手。
那一日紫气东来八百里,道德初现万仙拜。一时间留下了很多传说。
老子化胡为佛,终南山、老君山都有老子留下的痕迹。
相传老子是太上老君所化,传道之后就消失在了人间。
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也是老子所化,特意给孙悟空强化了一波,才让西游记多姿多彩。
老子也称太清,在诛仙阵的时候,就使用一气化三清,一人痛击了不可一世的元始天尊。所以老子深不可测。
整本西游记里,其实老子才是关键人物。毕竟李唐,李唐,唐王朝都尊称自己为老子后人!
老子号人教教主,老子才是人教当兴的背剑人,一个极其特殊的道字符号。
就像很多人说老子天下第一,孔子学问万年老二。
当然打趣的成分很深,毕竟传闻孔子在家确实排名老二。
何为道?何为真正的人间至道?有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间大道?
孔子请教过老子,当然孔子是询问自己的大道。相传孔子三问之后,感叹老子乃人中之龙,深不可测。
道是相互促进的,一道通,则百道生。
人道一直在因时制宜的变化着。花开花落,唯有适应不断变化的季节,才能永恒流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般。
就像世人都说秦始皇残暴不仁,但同时代的汉高祖刘邦怎么形容的,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汉承秦制,本身就是对秦王朝的肯定,对秦皇的肯定。
昙花一现,却能惊呆世人,让千古一帝成为帝王们最高的追求。
老子可是周朝守藏室史,见多识广,让孔子恍然大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那个称为儒的圣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一本论语,开创了儒家学说,备受文人学子的喜爱。
当然并不能说孔子就是封建的产物,全盘否定。孔子的本心从来没变过,推崇仁爱学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孔子本就是落魄的贵族子弟,曾经穿孝服参加鲁国贵族季氏的宴会,被拒之门外。
他所在鲁国也是周礼的推崇者,一直到被楚国灭,这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小国之家。
这也对应风雨飘零中的孔子,他晚年生活也非常的凄凉,但他一直努力践行着自己的大道,所以追随者越来越多。
孔子最大的贡献应该是首创私学,传道受业解惑,才是思想不灭的源泉。
孔子真正被封圣,也是董仲舒那一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一刻。
汉代前期用的还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当汉武帝上台的时候,才真正统一了思想。
内圣外王,一个国家的统治太需要儒家学问来维持了,太多的声音,只会顾此失彼。
就像画家死去,那些画成了绝品,才会真正值钱。孔子也是死后封圣的,你可以将他看成一个时代的符号,但千万别把他当成唯一的真理,这个锅本来就不是他的。
周礼淘汰是必然的,但礼这个概念也不是一无是处。
就像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淘汰了,但在不同的年代,能辉煌过,代表它肯定有可取之处。
孔夫子象征的更是一位慈祥的老师,有教无类,向往仁义的国度。
社会天然存在三六九等,但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好学之心,还是可以改变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品乐器之妙,三月不知肉香。其实细读孔子,他也只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他的后人及再传后人,依据他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而编写的。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本就是清澈的一池水,一个单纯搞学问的老学究,几千年的愚人。
本是一件小事,但儒道后生太能打了,总是能不断推陈出新,给皇权新的定义,也赋予了儒家独一无二的权利。
伴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垮台,那池水早已经浑浊不堪,也到了彻底清洗的时候。
儒道精神,千万不能将符号固定化,更不能无脑神话化。
孔子圣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那种精神,千古传唱的那颗矢志不渝的仁心。
天下大同,一视同仁!
孔子也会不耻下问,拜两个小孩为师。
没有天生的圣人,圣人之血也不会继承,只是一种尊敬而已,不适应时代的终将会被淘汰。
要想强,必思变,要想稳,今照古。
掀开那华丽的书生外表,只是简单的两个大字,为民。
真正读懂儒家学问的书生其实很少,但就是这样的大儒,国之栋梁,撑起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封建王朝,让历史变的多姿多彩。
无论何时,天罗地网永不过时!天是法家思想,依法治国,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地是人文学说。法本就是正义所化,公道自在人心。
当然因为执掌法剑的是人,所以法也不是绝对公平。
若不保证多数人正当的利益,那法也是虚法,掩耳盗铃之法。
两者是相辅相成,又有些矛盾的。
法太重,可能变成酷法,不讲人情,是为死法,本末倒置。
人情太重,可能变成虚法,严重破坏了秩序的存在。
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法。
春秋那个年代,就是一位位圣贤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大道,所以古代的思想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所以即使九天玄女再次下场,也只是石沉大海,没有激起多大浪花。
天地人三书,天书封神榜,地书天地宝鉴,人书生死簿。
这三本属于天上的书,凡人看不懂。
所以有了天书易经,地书山海经,人书黄帝内经。
这个还是不好懂,所以有了人皇笔,有了诸子百家,有了群星闪耀的诸圣文明。
看着闪耀在人间,无数的人道星辰,好战的九天玄女也想立下属于自己的大道,众星总要拱月吧!她一定要做最亮的一颗,当空皓月般。
九天玄女想在春秋留下一笔辉煌的画卷,将春秋最后一朵晚霞,尽收怀中。
九天将自己的一丝执念点化成青女。
落入凡间的青女也很是努力,但是努力了半天,很是绝望!明明都是创作者,为什么我的学说都在百家书卷之上。
究竟是谁抄袭谁?尤其孙子何许人也?为什么三十六计,如此精辟,天下兵法,尽在其中。
青女与孙子其实是敌对的两大阵营。孙子辅佐的是吴国,和伍子胥是好友。
而范蠡辅佐的是越国,青女也是为越国而战。
当然并没有和三国那样,惊心动魄,吴王夫差就像扶不起的刘阿斗,跟商纣王一样,女色误国。
孙子并没有跟青女隔空对战,一切都让后世来说。
越国失败了,但并不代表孙子的失败,反而兵圣之书,向来受到世人的推崇。
而青女只是一个无名之辈,青史一闪而过的小人物。
就像袁公曾经阻挡过青女前进的脚步,纵使你胜了又如何!这天下终究不能看一时的成败,下个霸王还没有真正的苏醒。
时机不到,祖龙不出!
但就是九天的一缕不死心,才铸造了青女的传说。
春秋里面的水太深了,再也不是那个蛮荒时期,玄女呼风唤雨的时代。
连黄帝都尊称自己一句老师,但现在的老师只属于人道,而不再属于虚无缥缈的天。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不适合时代的终将会被淘汰。
春秋五霸过后,就是战国七雄的年代了。
求败,不求胜!在一个人道星辰的年代,即使连九天玄女,也只能一败涂地。
商败给周,也只是命中注定,天下没有不落的王朝,唯有适应新的时代,才能永恒!
王朝会落,日月更替,但东升西落的华夏太阳史却不会,也不能熄灭!
牧阳看着浮想联翩的师叔,好想大喊一句,师叔你跑题了,但是他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