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琐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踏对

“踏对”是方言,查不到学名。它是一种工具,是我们那把浸泡了的白米弄成米粉的工具,是把蒸熟的米粉坨坨弄成具有很强粘力的粑粑的工具,总而言之,它是我们那老佰姓生活中的一种工具。

“踏对”的身子像一条鲶鱼,头扁厚,尾稍小,但不完全是“鲶鱼”的形状,在头部装有竖直的牙齿,长约一尺,牙齿下端钉有铁环和铁片。“踏对”的尾部套一根圆圆的横木,成十字架。“踏对”由三大部件构成,一个石框,一对石臼,一条身子。石框埋在土中,窝着呈漏斗型,是放食品的。石臼一边一个,用来架起“踏对”的身子,“踏对”的身子两米长,操控“踏对”需要俩个人,一个在前头蹲着爬米,一个在后面站着踏尾。

大伯母生了一个闺女,喜添千金,心花怒放。满月了,要做满月酒,客人来了,递上礼金,必须要用粑子回送,这是我们那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乡俗。

做粑子,家家女主人都会。先浸泡糯米,待米泡发后,就要用“踏对”踏。

大伯母端着泡发的米,带着她的大儿子姜牙仔,来到村庄那“踏对”的地方,把“踏对”石框,用水洗一遍又一遍,再用洗脸巾把石框擦得干干净净。

大伯母要姜牙仔,在“踏对”的尾部踩踏,自己则蹲在“踏对”头部,用选箕搔刮石框里面的米,便于“踏对”踏。

姜牙仔踩一踩,“踏对”的轴心转一下,“踏对”头部就会抬的很高,姜牙子脚一松,“踏对”的头部加速下落,撞击着泡发的大米,就这样把大米粉碎。

泡发的糯米被“踏对”踏,接近尾声,此时,姜牙仔踩踏累了,喘气不能,汗如雨注,脚也不自主了,与大伯母“踏对”动作配合不协调,当大伯母用手搔括石框时,姜牙仔脚软了,腿一松,“踏对”刹那间,头部落下了,大伯母的两个手指被踏断了。

大伯母痛得呼天抢地,地上打滚。姜牙仔骇朦了,一时傻傻发呆,不知所措。姜牙仔,扶住大伯母,正襟危坐。

大伯母对姜牙仔一顿乱吼,骂姜牙仔是对头,是克星。

骂的似乎不假,大伯母吃儿子姜牙仔的亏已是第二次了。

早些年,也就是姜牙仔满周岁的那年,大伯母抱着姜牙仔喂饭,姜牙仔闹着要玩筷子,不给他玩筷子他就不吃饭。姜牙仔经常厌食,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皮包骨。大伯母为了让姜牙仔多吃点饭,长长身体,就依了姜牙仔,给了姜牙仔一双筷子,姜牙仔拿着筷子乱飞乱舞。大伯母聚精会神给姜牙仔喂饭,姜牙仔把头东偏一下西歪一下,手中筷子乱戳,一下就戳中了大伯母的左眼,连眼珠也戳出来了,痛得大伯母喊爹叫娘,此时的大伯母强忍着痛,把姜牙仔放到地上,防止痛得松手,以免把姜牙仔摔伤。后来,大伯母眼残了,一只眼没了,只有一只眼见到光明。

这次姜牙仔“踏对”,又把大伯母的手指踏断了,别人说,这是前世有冤,冤家路窄。

村庄里的这一“踏对”,自此也蒙受了冤屈,背上了不吉利之名,往后谁也没有去踏这“踏对”了,“踏对”周围长满了野草杂树,“踏对”经风吹雨打,腐朽了,散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