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序五
家庭经营勃兴而人民公社瓦解,是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之最大变局。
1958年12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宣告:人民公社将“成为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现在也可以预料,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民公社将仍然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家庭经营制的建立,是简单的生产组织方式变化,也是深刻广泛的社会政治转折,还是旧意识形态破产。改革之难,植根于此。改革经验显示,人的理性有限,无法依靠某种思想理论去设计社会发展及制度,而要尊重人民的创造和选择。
历史长河中有辉煌时期,有平庸时期,还有黑暗时期。后人看待历史,从来不是等量齐观,有些年代会因其辉煌而备受瞩目和尊重。20世纪80年代即属此类。家庭经营制不仅奠定了新的农村经济制度和政权格局,而且超越农村,撕裂了旧的城乡关系,推进了城市改革。80年代以降,改革虽不乏建树,但难以相提并论。
冲破人民公社体制,根本上是农民力量,但从政策演变和政治过程而言,无法不专门关注改革英雄人物。数点这些英雄,有中央领导,也有地方领导,还有基层干部。继续细分还有另类英雄,其锐意改革所依仗者,并非权力,而是文墨。吴象先生是其中代表。
在整个80年代,吴象先生位列本人单位领导。1982年10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执笔起草万里的会议总结讲话,本人被安排誊抄,为第一次直接工作接触。较多接触是在1993年到1996年编辑《万里文选》期间。秉承万里旨意,总揽文选编辑。本人所受教诲甚多,至今感念。
对年轻人而言,80年代已遥不可及,无法感知其气韵风骨。40年如白驹过隙,当年风云人物多归道山。万里于2015年7月,杜润生于2015年10月,王郁昭于2016年7月,相继谢世。吴象先生堪称硕果仅存。一代改革人物走入历史。现在,虽不乏过来人话说当年,不过有所“经历”而已,非中流砥柱之辈。
同属改革英雄,吴象角色殊异。曾是地方官员,但无主政一方之权势;后在中央工作,未执掌职能部门,但角色重要,贡献昭彰。1979年春由晋入皖,任安徽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1980年由皖进京,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位左迁皆出于万里。从7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万里先为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继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再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吴象是最重要智囊,堪称“文胆”。改革年代,他随同万里考察调研,为万里起草讲话文稿,受万里委派参与各类会议和文件制定。回眸当年诸多场景,有万里处便有吴象。万里和吴象,政治理念相通,私人友谊终生。关注改革历史,谈万里不能不谈吴象,谈吴象不能不谈万里。
在高层智囊中,很多人甚少公开发表文章,或囿于内部规制,或出于刻意低调。吴象则不同,不仅策划改革于宫阙,而且挥洒雄文于公众。在改革发展不同阶段,他都应时而作,多有文章见诸报章,各类著述颇丰。本书堪称吴象农村改革研究文章之集大成,收录文章104篇,时间跨度30年,属改革历史重要文献。
古人有所谓“悔其少作”,改革中则有人悔其“早”作,即后悔改革之初的立场游离、态度骑墙,甚至屡有反对之作。吴象无此虞。在改革斗争最复杂激烈时刻,吴象未曾摇摆,无缘于左右逢源。不仅如此,在关键时刻执笔上阵,为改革摇旗呐喊,尤其在政策纷争白热化的1979年和1980年。现在看当年著述,无文章难以示人,编文集不需删减。
但是,在本人看来,吴象文墨也有缺憾。与万里相知甚深,对农村改革中万里最为了解,却没有文章专门写万里。晚年吴象一直有此考虑,因为所知甚多,动笔颇为迟疑。后来,由于健康原因辍笔。令人欣慰的是,他累积资料若干,对研究万里弥足珍贵。
研究80年代农村改革,有许多事件要关注,也有许多人物要关注。吴象先生值得关注,吴象著作不能不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赵树凯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