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现孩子天赋的过程
发现并确认孩子的天赋,一般是怎样的过程呢?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能遇到哪些具体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
因为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发现孩子天赋的过程也不尽相同。但是当我们究其规律,会看到孩子天赋被发现的过程,都存在着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是指孩子的天赋往往会被某一个具体的事件触发出来,而必然性就是这种触发只是把孩子身上早已存在的东西唤醒。
首先是寻找那个捷径,那个由于天赋而产生的孩子的“人生兴趣点”。
就我的情况而言,在发现子钦的兴趣点之前,我已经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发现的意识”。我已经习惯了去思考和子钦每一次交流时应该怎么进入话题,他的每一个反应我应该怎么回应。我这样做,是为了清楚地看到他的成长,看到他身上的特质。而且这些要在孩子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不能因为我们的心思,去改变孩子正常的行为。作为孩子,他们处在一个自由、放松的心境时,才更容易放射自己的光彩。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选择了与他自由、平等地相处,不去强行地设定他的道路,他反馈给我的,却是惊喜。我没有强迫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他却展现出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在子钦四岁时的一天,朋友向我推荐《地球编年史》,这是一部根据苏美尔文明的发现来推测人类起源的纪录片。我正看着,子钦来到我身边,也很有兴致地跟我一起看。我当时觉得他这么小看这些不太合适,就关掉节目,并随手点开旁边的一个视频,叫作《从普朗克长度到整个可观测宇宙的尺度》。这是一个只有图像和字幕、没有解说词的视频。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画面从最小的微观粒子一直演变到九百三十亿光年。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随意播放的一个视频让子钦整个人变了,他兴奋地在椅子上乱窜,哇哇大叫,不能自已……
他的反应让我震惊。他的性格比较内敛,会这样兴奋是从未有过的情况,这就是我一直想寻找的状态。在半小时的视频播放时间里,他看着电脑,我看着他。我琢磨着,以前的他,从来不会因为一件事变成这样。这像极了我带他做各种体验时,希望寻找的“人生兴趣点”,我预感这事要成。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一直在判断是不是找对了。为了确认,我先答应他看科普节目,然后在他看节目的时候故意捣乱、干扰他,比如挡着他的视线、关电脑、拉他出去玩。他烦死我了,要么急得直哭,要么生气地把我推开。随后我发现,只要是科学类的节目,不管什么他都看,天文地理、生物化学、量子力学、相对论,完全不“挑食”。我又给他找奥特曼、喜羊羊、熊出没、变形金刚的视频来诱惑他。他的反应是只对变形金刚感兴趣,其他一概不理,重心还是在科普的范围。
这时候我并不敢确认,他的状态是“三分钟热度”,还是找到了“人生的兴趣点”。就这样过了大概三个月,我偶然听到他自己在厕所里说话,仔细一听,是在重复科普节目里的解说词。我觉得很有意思,就等他出来之后问他,能不能讲给我听。他腼腆地讲了起来。在我赞赏的目光中,他越来越放松,越来越自信,越讲越顺畅,一直讲了四十多分钟。他竟然能讲这么久,我惊讶于他的记忆力。那天他给我讲了四五段不同学科的、原时长都在十分钟左右的科普内容。他连贯地重复了每一句,并且用的是自己的节奏,还加入感叹、强调的语气来说明。我看着他,感觉他越来越像教我知识的小老师。
此时,我已经可以确定他对科学知识感兴趣,但我还是不敢确认这就是他的天赋。“天赋”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存在着距离感、仰视感。我想他只是鹦鹉学舌,而不是真的理解。比如,他说光的波长,什么是“波长”?因为我不懂,所以我就判断这应该不是他能懂的。但是,即使他是在复述,也值得我鼓励,于是我高兴地夸赞了他。
我一点都不吝啬的鼓励让他很开心,他尽量地想办法描述,试图让我理解,尤其是我不懂的地方。看到我理解了,他特别高兴。看来帮助父母搞懂一件事,也是一个孩子的快乐。我也由此知道,这孩子爱上了科学。
刚满四岁的子钦爱上了科学。
然而大家并不知道,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我们一家人都曾反对子钦看科普讲座。我们不知道他是在学习科学知识,只觉得他是在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对眼睛伤害很大。有一天,为了制止他,我们还对他大发脾气,那天,他哭得特别委屈。
那年冬天,我对他发脾气,让他去门外罚站。他害怕极了,偷偷回头向里面张望,他看不到里面,我却可以看到他。我特别心疼他,于是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很庆幸他没有因为我们的阻止而放弃。其实这件事并不能单纯地怪我们家长,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小朋友展现出来天赋的时候,我们家长的普遍反应。原因就在于,我们家长已经习惯了扮演孩子的决策者,遇到事情极容易替孩子做主,殊不知他们作为生命个体,也在自然地生长着。
直到那天,我才确认了子钦并不是随便玩玩,而是出于对科学知识的真正热爱,可怜的子钦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学习科学知识了。他对科学的那种热爱,我非常熟悉,像极了我小时候对艺术的热爱。我十分清楚那是怎样的一种向往和渴望!这就是我想寻找的子钦的“人生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我们家长能够培养的,而是孩子自身展现出来的,绝不仅限于天文物理,可以是任何领域的。但无论孩子的兴趣点是什么,只要是对孩子健康有益的,我们家长都应该支持。就拿子钦来说,如果他最初热爱的不是科学而是其他领域,比如跳舞、唱歌,那我一定会同样地支持他。因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家长能够成全他所热爱的,而不是强迫他过一种我们希望的人生。
木卫二与木卫一有啥不一样?
我:如果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了,那太阳系里还有没有一个地方适合人类居住呢?
子钦:有,是太阳系里最白的一颗星星。
我:什么星啊?
子钦:木卫二欧罗巴。科学家们在找地外生物的时候认为,一个星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有生命,第一个就是有热源,第二个就是有液态水,第三个就是得有有机物。
我:这个星球上面有吗?
子钦:这个星球全都具备。
我:哇!什么是木卫二啊?跟木星是什么关系?
子钦:木星的第二个卫星。木卫一整个就是一个火球。
我:木卫一不行?
子钦:木卫一是个火球。它上面布满了火山。但是它的火山和地球上的火山等级不一样,地球上的火山喷发是“噗”地冒点烟,它不是。它的火山一喷发,岩浆以(每秒)一公里的速度向上喷射,然后喷射两三百公里,形成一个“岩浆树”,向四面散射。而且这样的火山特别多,每天都在不停地喷发,所以整个星球下着“岩浆雨”。一般行星转到太阳背面就黑了,看不见了嘛,而它因为岩浆喷射,像放各种烟花一样,能被看得清清楚楚的。
我:这些你咋知道的?是谁公布的?是谁告诉你的?
子钦:老高讲的。
我:老高是从哪儿知道的?
子钦:他们都是学习科学家的。
我:是哪个科学家说的啊?
子钦:哪个科学家?你以为科学家的名字我都知道啊?
这段对话发生在我发现了子钦的兴趣点之后,那天他刚过完五岁生日,在围栏里就这样跟我比画了一个多小时。大家能从中看到一个孩子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样子。看到他这样,我才相信,一个孩子有了极佳的学习状态,就真的可以在快乐中绽放,而不是痛苦狼狈、不堪重负。
现在看来,我敢说,这是一个孩子的天赋在得到家长的支持之后的自然发展。可是在当时,我还是认为他只是对科学知识感兴趣,我想就算他热爱,也只是一个科学爱好者,这和未来走上科学研究之路完全是两码事。子钦不一定有那样的天分。
然而,孩子天赋的发展,好像是我们家长拦也拦不住的。在拍摄这个视频半年之后,子钦已经五岁半的一天,我和他的一次对话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重新看待他的天赋。那天他对我说:“爸爸,我看变形金刚的时候在思考,应该怎样才能制造出来真的变形金刚。”我有点好奇,就问他应该怎样制造。他说:“我认为需要三个条件。”
怎样制造真的变形金刚?
我:如果制造一个真的变形金刚,应该怎么造?
子钦:就是,解决它能量的问题、材料的问题,还有它思想的问题。
我:啊!那怎么解决呢?
子钦: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它思想的问题。可控核聚变、反物质、能量块,都可以解决它能源的问题。
我:啊!那材料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子钦:碳纳米管,它是比木头还轻,但是又比钢铁还硬的一种材料。比木头还轻,硬度又是钢铁的四百倍。
我:是吗?这样的话就能够做一个真的变形金刚吗?
子钦:还需要齿轮,你得了解它怎么运行……
一句“我认为”,一下把我带入他的语境,我在想这会不会也是一种发明。他接着说:“第一个是解决它思想的问题,可以用量子计算机;第二个是解决它能量的问题,可以用可控核聚变或者反物质;第三个是解决它材料的问题,可以用碳纳米管。这三个条件‘啪’地合在一起,就能做出来真的变形金刚。”
他说完之后,我又继续问这些名词都是什么意思。我惊奇地发现,他能够把在很多科普节目中听到的这些名词解释的片段,分别摘选出来重新组织语言,来解释给我听。在他解释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我认真地问他:“‘把这三个条件合在一起’,这是你在节目里听别人这样说的,还是你自己想到的?”他说:“是我自己想到的!”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点孩子气的自豪,而我心里不由得想,这应该就是一个人的天赋!
我不得不重视这个孩子的独特之处,重新审视自己应该如何培养子钦。我把除了子钦以外的全部家庭成员请到一起,郑重地表达了我的看法,并请大家支持子钦的兴趣与下一步的学习。我说:“如果我们的干预让他将来成了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那么他拥有一双不近视的眼睛,又有什么意义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子钦就像跨过栅栏、在草地上撒欢的小马一样,快乐地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那段时间是他学习效率极高的一个阶段,他能快速地记住大量的内容,并且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看法,俨然就是一个“知识的主人”。这样的结果超越了我作为家长的预期,相较于这种惊喜,他是不是多背了几个单词或者几首唐诗,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看到他童真的背后,隐藏着爱思考的头脑。当他在我的面前表达他的认知,我能做的只有鼓励!
自此,四岁的子钦成了“一谈起物理就手舞足蹈的人”。他问我:“爸爸,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谁?”我说:“爱因斯坦。”他说:“我想成为‘赵因斯坦’。”
于是,在理想的路上,他尽情地奔跑着。似乎是他选择了道路,而我作为家长只是选择了支持。是的,假如他热爱的不是科学,而是其他的什么,我也会选择支持。但说实话,我还是庆幸他热爱的是科学。我觉得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
从他第一次向我发出信号,到我确认他的天赋,前后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表现得比较保守和谨慎。经历过这些,我才感受到,其实家长朋友们完全可以更加放松,把这个过程当作一件十分有趣又值得纪念的事情。经历了这个过程,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发现大多数孩子的天赋都是通过一次偶然的事情被激发出来,从而被家长看到的。之后有些家长会像我那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来进行确认。其实我们将前后贯穿起来,就会发现孩子在偶然的瞬间所展现出来的天赋,和他在此之前的成长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家长只要做到留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天赋就是迟早的事!
确切地说,子钦是在临近四岁的时候萌发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的,只是那时我们并没有在意。父母没有在意是很正常的,过早地甚至急迫地确认孩子的天赋并不一定是好事。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缓冲和体验的阶段,这样孩子的天赋才能成长得更为自然。
记得有一部电影的台词是:“死亡有两种,一种是死掉,一种是被遗忘。”那些了不起的人,一千年之后依然被人们传颂,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作品还活着,而这一切都源于最初的天赋,源于那个“人生的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