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国际竞争的加剧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战到20世纪70年代期间,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二战的最大赢家,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参战国大多损失惨重,经济实力大幅下降,这导致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格局,国际间的竞争也步入缓和期,竞争缓和促成了战后20多年的繁荣。

但是好景不长,美国的绝对竞争优势只维持了一段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已经不再有总体优势,加上美国在越战期间急剧膨胀的军费,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竞争力的衰落,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55年的36.3%降为1975年的24.5%。与美国的衰落相对应的是战后欧洲和日本经济的逐渐恢复。就这样,世界三大经济体间的经济竞争被重新激化。2015年,三大经济体占到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53.6%,占到进口总额的54.3%。各发达国家争相把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但这也造成发达国家失业率的上升。与此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其谋求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力量增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斗争加剧。提高石油等原材料价格成为发展中国家对抗发达国家的工具,发达国家则以全面提高制成品价格进行反击。原材料和工业品轮番涨价,导致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竞争的激化,加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陷入“滞胀”危机,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昌盛起来。

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严重损害了全球经济增长和市场自由化进程,导致了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而其产生与加强有着深厚的政治与经济原因。

第一,国际竞争加剧与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演化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制度,而竞争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目前,竞争已不再作为单纯的“手段”或“工具”存在,而逐步演变成为主权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动机,成为实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不仅在国际竞争中保护自身的产业与贸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方面,采用进口关税或出口补贴等保护手段有利于改善本国企业的收益和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一旦外国企业或进口产品危及本国利益,即使是发达国家的政府也采取直接干预的手段。特别是在“就业”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公共品的今天,由进口增加导致的失业问题已经具有越来越突出的政治意义。当本国产业和劳工群体受到进口冲击时,来自公众的呼声或其他政治压力必须使政府倾向于对这些领域实行保护,以排斥竞争的威胁。

第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随着跨国公司及其海外经营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流向和贸易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作为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的亚洲地区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长,使其对美国、欧盟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和欧盟的跨国公司在亚洲地区投资企业的出口已经成为美国和欧盟贸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达国家处理贸易逆差的政策并不主要针对这些大跨国公司,而是拿出口国开刀,以解决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争端为借口,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

第三,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兴起。21世纪以来,双边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和实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热点。据WTO统计,到2013年,向WTO正式通报的FTA已达1000个,WTO成员中绝大多数参加了一个或多个FTA。FTA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有FTA在促进贸易增长、消除双边贸易壁垒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二是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双边主义”盛行。FTA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连锁反应,一国缔结了FTA后会对相关国家构成竞争压力。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FTA战略,参与FTA谈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同时,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区域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欧盟加快了扩员的步伐;北美自由贸易区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联系;APEC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东亚地区在加强东盟内部合作的基础上,正积极探索新型东亚区域合作机制。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全球已有174个国家(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区域贸易协定(RTA),只有12个岛国(地区)没有参加任何RTA。在多数情况下,FTA及区域一体化组织与WTO具有互补、互动的关系,但FTA以及区域贸易组织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构成了障碍,其中,一些双边和区域安排带有明显的排他性保护色彩。

第四,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一定冲击。以中国、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并逐步成为世界制成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特别是在中低端工业品市场上,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并逐步取代发达国家原有的市场份额。尽管这些发展中大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并未彻底改变国际贸易不平衡增长的局面,但其出口实力的增强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发展中大国大量低价工业品进入欧美市场,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为缓解由此形成的贸易逆差和各种国内矛盾,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强权,加强了对这些发展中出口国的贸易制裁。同时,由于这些发展中大国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相近,彼此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这些发展中出口大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已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内容。这些新矛盾的出现表明全球化时代自由贸易与国家利益的对立与冲突有可能在部分领域激化,这也正是在当今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主旋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演奏着不和谐音符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