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自救指南:有效心理自助的100个练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1 灯神阿拉丁

说出你的愿望

“你可以许三个愿望,要慎重哦。”

“我要芝士蛋糕,三个。”

——网络段子

先明确目标。

如果没有上进心,人类可能还在过着石器时代那种朝不保夕的穴居生活,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目标和决心是人们前行的支点、舵轮,也是个人自我实现的指路牌。我们有意无意间设定的那些目标,指明了自身的前进方向,甚至会对整个人产生决定性影响。

因此,在确定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最好多加考虑,不能像决定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袜子一样随意。

如果等到弥留之际才反思“为什么自己明明忍受不了小孩却当上了幼儿园老师?为什么自己一辈子积财吝赏,到头来却穷得只剩下钱财?”,那就太迟了。

在仓促设定目标之前,你不妨花些时间认真分析一下现状,不然你怎么能判断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呢?现状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问问自己:我现在幸福吗?满意吗?自由吗?

方法1:五种自由

家庭心理治疗的先驱萨提亚提出了有助于个体发挥潜能的五种自由。

● 及时获取真实信息的自由,而非为虚拟的、过时的或尚未发生的事件所包围。

● 如实表达的自由,而非迎合他人的期待。

● 忠于自身感受的自由,而非刻意伪装。

● 按需索取的自由,而非依靠他人许可。

● 风险自担的自由,而非困在舒适区,畏惧一切新的尝试。

你可以尝试用以上五条来评估你目前所享有的自由。如果你得出的结论是,自己也许还能更自由一些,那么不妨把这种想法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你所确定的目标应当有助于你活得更真实,更能把握当下,更加敢于说出和接纳自身的经历,更加坦然地观照内心,更能克服恐惧和不安。

当然,目标也分好的和坏的、具体的和模糊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和看起来不太明智的,不过最多的还是实现不了的。

我要变得更淡定,我要改善与恋人的关系,我要摆脱恐惧,我要变得更自信,我要更安稳、更适意的生活——这些都是极为常见的目标,但注定难以实现。

假如我打算学习希腊语,我可以每天学两个小时。如果坚持下去,我最后很有可能学会,比如某天突然发现自己能听懂隔壁邻居用希腊语互诉衷肠了——以前听不懂的时候,我只当他们在吵架呢。但如果我定的目标是变得幸福,情况就有些复杂了。难道我每天花两个小时练习幸福吗?即使这样,我又怎么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算实现目标呢?

在目标心理学中,合理地设定目标可遵循多个有效的标准。

方法2:SMART目标

1981年乔治·多兰提出了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即具体(specific)、可度量(measurable)、有吸引力(attractive)、切合实际(realistic)以及有时限(time-related)。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设立的目标应当尽可能具体,其完成情况要便于检验,具备引人向上的价值,符合现实情况,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达成。

今后设定目标的时候,你就可以尝试运用SMART原则,比如用“接下来几个月至少认识一个新朋友”代替“我希望减轻自己的孤独感”,用“10周之内减重5千克”代替“拥有维密天使般的身材”。你如果想增进与另一半之间的关系,那么可以多花点时间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制造一些有趣的片段,然后在心里评估一下哪些方法效果最好。

别再给自己设定那些模糊、空洞、不切实际的目标了,做个聪明的目标设定者吧!

方法3:期望×价值模型

早在20世纪50年代,动机心理学就提出了“期望×价值”模型,用于阐释人们设立目标的过程。成就动机,也就是将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坚持到底的倾向,可以通过一个公式计算出来。公式的其他组成部分还包括成功期望(对目标实现概率的估计)和任务价值(对目标实现后的快乐、自豪感的想象)。这个公式就是:

M(成就动机)=E(成功期望)×W(任务价值)

简言之,你可以想象自己在玩套圈游戏,你的面前摆放着十来个目标,距离在0~10米不等。你可以任意选择套哪一个,距离越远当然越难套中,但任务价值也越高。套离你最近的那个固然很容易,但是毫无挑战性,略显无趣,即使最缺乏运动细胞的人也能轻松做到。而10米之外的目标难度系数极高,如果能套中就太厉害了,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一定会火,说不定你还会因此成为网红呢。

研究发现,成就动机强的人往往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适中的目标,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会选择很容易达成或很难达成的目标。如果将套圈游戏的情形转化成数字,就得到下面的表格。

可见,距离5米时成就动机达到峰值。显然,“M=E×W”并非像数学公式一样精确,但它揭示了一点:有意识地设定一个中等难度、中等吸引力的目标可以增强我们的成就动机。

下次你不妨试试用“期望×价值”模型来检视你设定的那些目标,看看是否能够获得增强成就动机的效果。设立目标时,你可以尝试在成功期望和任务价值之间寻找平衡。

方法4:神奇提问

要想换个视角审视自己的目标和愿望,提高可行性,有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神奇提问法。这种治疗方法最初由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创始人史蒂夫·德·沙泽尔和因索·金·伯格于1988年提出。

现在想象有个小仙子在你面前飞来飞去,当然也可以是胡子老长的魔法师,或者从油灯里飘出来的精怪,总而言之,他非要用超自然能力满足你一个愿望。你肯定马上就能想到很多:想长生不老啦,想买彩票中大奖啦,想拥有飞行能力啦,想要航母那么大的豪华游艇以及能停放它的游泳池啦,诸如此类。在马上实现这些愿望之前,我建议你好好珍惜这次机会,许一个有利于现实生活的愿望。你应该很清楚,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你早就想要改善的。

如果你想到了这样一个目标,好极了。接着想象自己对小仙子真切地许下这个愿望,哪怕它听起来可能还不太具体。小仙子用魔法棒朝你点了一点,长胡子魔法师叽里咕噜念出一串咒语,灯神也如此这般一番施法,总之结果就是你一觉醒来愿望成真了。比如许愿变得幸福,那你就想象早晨醒来感到很幸福;许愿不要一直为恐惧所困扰,恐惧就真的消失了;许愿变得更果断,就如何如何。反正你应该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当然,不是说通过想象目标实现的场景,你的问题就会自动消失,但发挥想象力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令人惊奇的视角。

我知道,这样的好事听起来不太真实,但你可以大胆试一试。尝试想象早晨醒来的情形,要尽量具体,想想你睁开眼睛时会先注意到哪些变化:有没有比平时睡得好些?是不是醒来立即起身洗漱,而不是像往常一样翻个身关掉手机闹铃继续赖床?有没有多留点时间吃早餐?是不是亲手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吃完是不是还在阳台上喝了杯咖啡,甚至配上了舒缓的背景音乐?

接下来,你可以继续想象这一天的经历,并将脑海中浮现的细节全部记录下来。你可以主要围绕下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

● 如果你的愿望以这种神奇的方式一夜之间成为现实,会发生哪些变化?

● 你自身的行为会有哪些变化?你跟别人打交道的方式会不一样吗?你会不会打算做点目前还没做过的事情?你敢不敢尝试现在没有勇气尝试的事物?如果要试,具体是什么,多久一次,和谁一起?

● 你的思维会有哪些变化?比如,你许愿自己少一些空想,那这部分思考的精力会用到哪里?你会怎样看待自身,怎样看待周围的人,怎样想象自己的未来?

● 愿望达成之后,你的感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负面的感觉会消失吗,或者起码减轻了一些?如果用0~10来衡量,大概减轻了多少?有没有产生其他感觉?有的话,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

● 你的身体感觉如何,是否放松了一些?如果用0~10来衡量,放松了多少?身体的痛感和其他不适有没有减轻,或者完全消失了?

● 谁会察觉到你的这些变化,是你的另一半、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邻居?他们具体是通过哪一点察觉到的,是你的状态、表情,还是言语手势?对于你的改变,他们的反应如何?

现在你应该对目标达成后的情形多多少少有一点具体的概念吧?很好!这种神奇提问训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通过想象、催眠或者虚拟现实一类的疗法,你可以体会到,模拟的情境和真实的情境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反应比较接近。当你尽量清晰地想象辛勤努力带来的积极反馈时,头脑中的奖赏系统也会相应地被激活。有意识地模拟达成目标时的满足感,就能提前强化行动力和耐力。例如,在顶着炎炎烈日打理草坪之前,花一分钟畅想自己坐在修葺一新的院子里,闻着淡淡的青草气息、喝着冰啤酒,的确会让接下来的劳动稍微变得好受一些。

其次,神奇提问法中的那些问题后续将成为你评估行动效果的标准。如果你打算锚定目标、采取行动,那么现在写下的问题和答案会不断帮你校准方向。你想象的细节越丰富,实现目标的过程就越清晰。比如,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减轻焦虑,半年之后如果想知道有没有进展,你就可以对照自己写下的答案逐项评估。你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压力性头痛有没有减轻;早起的第一感觉有没有变得积极一些;开车的时候路怒症有没有减轻;等等。虽然对主观感受进行量化描述显得有点怪异、不严谨,但实际上它很有用。比如医学研究会用到疼痛分级量表,病患被要求对疼痛感进行评级,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身体的感觉,而不是仅仅给出“没那么痛了”这样模糊的回答。再比如,你把自己日常的焦虑程度评为6级(最高10级),通过神奇提问法设定的目标是降到4级,那么比起“我想变得不那么焦虑”这样的表述,你的目标一下子就变得具体可测了。

最后,这些检验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大部分也正是达成目标的具体行动方向。设想一下,你发现通过神奇提问训练目标达成,你就会早早起床练习瑜伽,对工作当中的点滴成就不吝肯定自己,为了院子的篱笆鼓起勇气跟邻居交涉,重拾跳舞的爱好,多多微笑,等等。

现在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你把明天早上的闹钟调早半小时(得克服惰性,闹钟一响就马上起床),起床后立即开始做瑜伽,绝不拖泥带水;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你提醒自己,无论今天取得的成果是大还是小,都要好好鼓励自己;下班后你很快去找了邻居,礼貌但坚决地请他修整一下他家过界的篱笆;到了晚上,你又给几个朋友打电话,约好周末一起去跳舞;看电视的时候,你特意选了一部喜剧,而不像往常那样选沉闷的纪录片——不管你信不信,看喜剧肯定更容易笑出来。

你能想象到,做完上面这些之后明天晚上你的感觉如何吗?你会不会觉得,接下来还会更好?实际上,想象目标达成引起的反应和达成目标本身是双向关联的:当我感觉变好了,我就会做出更多改变;反过来,当我进一步做出改变时,我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好。

再仔细看看你写下的神奇提问法中的那些答案,你能从中找出自己可以把控的内容吗?如果不能,你得试着让答案更具体一些;如果能,你能想象明天就把其中一两条付诸实践吗?

你如果想生活得更自由,那么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就要更贴近SMART原则,通过确立可实现又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增强自己的成就动机。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冥思苦想得不出答案,那么你不妨换个角度,在脑海中模拟一下问题解决之后的情形。中国有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你也不能只顾低头走路,偶尔也该抬头看看远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