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为魏忠贤建生祠的闹剧
宋有德在一棵树上上吊了,甭管是不是自己上吊,但确实是上吊了,这就够了,其他宋有德带来的人,当然是无影无踪。
唯一让赵信头疼的就是赵权了,赵权虽然满身都是伤,但好歹还活着,但如果活了下来,难保不成为第二个来喜。
“赵信兄弟,谢谢你来救我,大哥我真的错了。你放心,这次事情过后,以后我啥都听你的了。”赵权看赵信杀宋有德如杀鸡,是真的怕了。
“呸!你也敢称自己为大哥!也不想想,东山堡有今日,都是拜谁所赐,看你天天就知道山吃海喝玩女人。”跟着他一起来的侯勇怒不可遏。
“是是是,我混蛋,好歹放我一条生路吧。”赵权当初就是花了重金举家逃了出来,如今更是贪生怕死极了,现在只能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求赵信。
“赵权,如果你是我,能放吗?”大家听到赵信这话,顿时松了口气,眼下可万万不能妇人之仁,“站起来,别让我看不起你。”说完扔过去一把剑,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院子。
威海卫发生大案的消息随着赵权的尸首,以及那天带人进攻东山堡的宋有德亲兵头目等人的亲笔口供,让整个山东朝野震惊,甚至惊动了天启皇帝,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过骇人了。
堂堂一个卫所千户,竟然勾结土匪进攻穷僻的东山堡,更仅为一己私愤,殴杀了东山堡总旗,幸得东山堡副总旗拼死抵抗,才避免了东山堡浩劫。
“山东的卫所军已经如此不堪用了吗?朝廷的军饷养的都是一帮猪不成?”京城养心殿,长期养病的天启帝,难得来此打理一下朝政,就怒摔了山东送来的奏折!
“万岁爷保重龙体啊!”魏忠贤赶紧跪下,周围的侍女太监哪还敢站,全部拜服于地,大气不敢喘一口。“陛下,都是这些武官跋扈,让您忧心了,老奴罪该万死。”
(科普一下: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内十二监为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像冯保、刘瑾、魏忠贤都是司礼监。)
这就是魏忠贤,现在朝野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能从一个普通宦官一步一步爬到今天这个地步,要说完全是天启的崇信也是片面的,这个人非常善于钻营和投人所好,这就是本事!在后世,很多人对会阿谀奉承之辈嗤之以鼻,经常偷偷点着人家:“哼,不就是会拍马屁吗?”殊不知,会马屁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反过来问,你怎么不会拍呢?
话扯远了,魏忠贤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在自责,实际上让天启对他更具好感,你听听他说的话,虽然都是武官跋扈,但是万岁别生气啦,要生气就来责罚我吧!你看这样的话,换谁都觉得这个太监贴心。
果不其然,天启看了一眼跪下的魏忠贤,虚扶一把,“大伴快起来,地上凉。”
魏忠贤心中一喜,颤巍巍起身后愁着脸拱了下手:“万岁爷,东山堡一事就交给李盟素(盟素是时任山东巡抚李精白的字号)吧,此人对万岁爷忠心耿耿,又对山东情况极为熟悉,可以倚仗。”
魏忠贤当然不是平白无故的推荐李精白的,当时全国阿谀奉承之辈多如牛毛,都是拍魏忠贤马屁的,其中最经典的是浙江巡抚潘汝桢,在杭州西湖边为魏忠贤率先建“普德”祠,其规模超过了岳飞庙与关公庙。俨然在这个马屁精眼里,什么文圣人武圣人、民族英雄,都是过眼浮云,惟有魏公公才是真神。
为造魏忠贤的生祠,各路官员费尽心机。富丽堂皇、金碧辉煌自不必说,最要花功夫的则是魏忠贤的塑像。魏忠贤的塑像,都要用沉香木雕刻,甚至腹中的内脏,也跟大佛一样,用金玉珠宝来做。最细致的是头发,发髻之上,还留有一孔,用来插花簪,保持四季花香。
世人见魏忠贤塑像,如同见到真人、亲爹一般,不敢不敬。其间发生了不少可笑的事,据说在某地生祠中魏忠贤的头雕做得稍稍大了些,小太监给它戴冠时戴不进去,匠人在边上看得着急,便顺手用刀把头像削小一片,终于把帽子给戴了上去。小太监见此竟然抱住头像放声大哭,悲痛万分,就好像匠人削的不是木像,而是魏忠贤真身肉皮。
这个李精白也是一类人,也争先恐后给魏忠贤建生词,所以魏忠贤自然要投桃报李,在天启面前说他的好话。
“既如此忠良,传朕口谕‘山东巡抚李精白加兵部尚书衔,即可查明威海匪事,不得有误。’”
“万岁爷圣明!”魏忠贤赶紧谢恩。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天启六年年关了,对威海一事的调查已经结束。在文登营主要负责同志声泪俱下的描述下,宋有德被彻底搞黑搞臭,一个目无王法、恶贯满盈之徒跃然于朝廷邸报之上,赵权被美化为英勇不屈最后被杀的忠臣。至于赵信,更是成为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威海卫战神,前有着剿匪的赫赫战功,后有识破宋有德奸计的机智,中有不顾安危全力解救上官赵权的忠义!简直就是山东军界冉冉升起,哦不,已经升起的希望之星。
随着朝廷的嘉奖令下达,赵信被破格提拔,一跃成为山东威海卫副千户,全权负责威海卫防务,成为了从五品的中下级军官,下属牛力升任东山堡总旗,高葛为副总旗,其余也具有封赏,一时间威海卫上下欢呼雀跃。
能做到这一切,关键是文登营的张雷和李成旭不约而同的都站在了赵信这边,除了他前面说的理由,最最关键一点,是赵信把盐路的收益,分给他们两人各三成,一边是革职查办,一边是重金取酬,只要不是傻子肯定是选后者。
加上李精白深谙马屁之道,懂得:真相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最关键是要让九千九百岁(当时为了拍魏忠贤马屁,居然有地方官员叫出了这个称号,后来全国跟风)高兴,让天启不闹心,那就肯定是万事大吉。而要让他们满意,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找出一个替罪羊,再塑造一个英雄,这样的故事往往是最完美的,不然为什么世人都爱看戏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