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贵胄少年

南宋理宗赵昀宝二年(1254)九月初十这天,宋理宗的远房堂弟、平江知府赵与訔还在公府办事,家里的一个仆人匆匆跑了进来,兴奋地说:“老爷,夫人生了,生了!”

“是男孩还是女孩?”赵与訔急切地问道。

“是个男孩。”仆人笑眯眯地说。

“噢!”赵与訔脸上闪过一丝微笑,“多了个儿子,也是好事。”

赵与訔的官职虽然不算太高,但毕竟是皇室宗亲,有几房妻妾并不奇怪。这些妻妾一共给他生了八个儿子,十四个女儿。丘夫人刚生的这个男孩,是他第七个儿子。把仆人打发回去后,赵与訔匆忙处理了一下手头的事情,赶回家去,看见接生婆怀里正抱着一个婴儿,脐带刚刚剪断不久。孩子的脸蛋儿胖乎乎的,肤色偏白,眉清目秀,十分惹人喜爱。

丘夫人见丈夫进来,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看着接生婆怀中的孩子,对丈夫说:“快看看吧,挺乖的。”

赵与訔说:“是啊,挺乖的。”说着,从接生婆手中接过孩子,说:“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呢?”

丘夫人说:“这孩子看上去挺清秀的,你给他起个好名字吧,将来这孩子肯定是个好材料。”

赵与訔想了想,说:“那就叫孟吧,是低头而听的意思。这孩子生逢乱世,世道坎坷,长大了能够小心谨慎,俯首而听,不争强,不好胜,也就能平安了。”赵与訔说着,想到国家现在的情形,心头不禁一阵难过。

父亲内心的痛苦,刚出生的赵孟当然不知道。但等他稍微长大一些,就知道父亲为什么给自己起这个名字了。赵孟出生的时候,延续了近三百年的赵宋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宋朝和占领了中国北部的蒙古政权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二十年,长江以北和四川地区的大片土地落入蒙古人之手。虽然宋军在各地顽强抵抗,却依然无法挡住蒙古军南进的步伐,国家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赵与訔是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十世孙,赵孟是太祖皇帝的十一世孙,赵孟长大成人之后,刻了两方表明自己特殊身份的印章“天水赵氏”和“天水郡图书印”。“天水”是赵匡胤家族先祖的堂号。赵氏的先祖、汉代名将赵充国来自天水,子孙遂以“天水”为郡望和堂号,赵匡胤正是天水赵氏后代,国家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尽管国家形势日渐危急,但暂时还影响不到小孟。在他五岁的时候,父亲赵与訔转为秘阁修撰、江西转运副使兼隆兴府知府。就在这一年,远征西亚的蒙古大军在旭烈兀的统帅下攻入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并洗劫了伊朗高原、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蒙古人的势力空前强大。这一年,四川大部分地区已经陷落,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猛攻位于嘉陵江边的合州钓鱼城(今重庆合川东),宋军凭借钓鱼城的险要地形顽强抵抗。到第二年,宋军不但屡次击退蒙古军的强攻,还击伤了蒙哥汗。不久,蒙哥汗死在军中,蒙古军被迫北返,暂时停止了进攻。蒙哥死后,他的两个亲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各不相让,为争夺蒙古大汗之位打起了内战,这一打就持续了十年之久,重压下的南宋朝廷也大大舒了一口气。

在这十年中,赵与訔的官职一直上升。他深得理宗信任,负责过两浙转运、江淮茶盐,后又负责浙西刑狱。赵孟在随着父亲来回搬家的过程中,渐渐长大了。

到了赵孟十一岁那年,一切都变了。

景定五年(1264)十月,在位四十多年的宋理宗去世,儿子宋度宗赵禥继位。宋度宗也非常信任赵与訔,任命他为户部侍郎兼浙西安抚使。这一年,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把蒙古帝国的都城从哈拉和林迁到了原来金朝的都城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蒙古内乱停止了,南宋政权的压力就更大了。宋理宗去世后,赵与訔非常伤心,身体每况愈下。到了第二年,即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三月十三日,赵与訔在都城临安去世。皇帝赐给赵与訔家不少银子和绢,还给他加赠了银青光禄大夫的名号,这算是一种哀荣。停丧期过,赵与訔被安葬在湖州乌程县澄静乡聂村的祖墓。

赵与訔去世了,丘夫人望着才十二岁的赵孟犯了愁。父亲在,有人为孩子遮风挡雨,父亲走了,一切全都要靠自己了。丘夫人将年幼的赵孟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

“孩子,你父亲走了,你该怎么办呢?”

“母亲,我听您的。”赵孟说。

“自古男儿多奇志。”丘夫人说,“你父亲走了,以后的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你要好好读书,否则难以立世。你若不能成才,娘亲我也就没有什么指望了。”说着,丘夫人的眼泪止不住淌了下来。

“母亲,您放心吧!我一定好好读书。”赵孟说,“我长大了,一定好好孝敬您。”

赵孟说到做到。从此以后,赵家多了一个刻苦读书的小小身影。白天,赵孟与哥哥们跟着老师一起诵读;晚上,别人都睡了,赵孟还在昏暗的油灯下,把白天学的诗文读了又读,直到记熟理解为止。

赵孟在昏暗的油灯下,把白天学的诗文读了又读。

从六岁进入学塾读书,赵孟就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天赋。除了各种文学典籍,家里还有不少用于书法练习的碑帖拓本,尤其是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和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作品,都被赵孟学了个遍。由于个人的性情天赋,赵孟最喜欢王羲之父子的作品,王羲之的《十七帖》《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的小楷《洛神赋》等,赵孟都反复临摹,直到能够得其神韵为止。赵孟尤其喜欢写小楷,《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等名作不知道临写了多少遍,精熟之极,每天能写一万字,而且字字工整端庄。赵孟非常喜欢宋高宗赵构的字,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主张和金朝分南北而治,被后人唾骂,但他继承了父亲宋徽宗的艺术才能,努力学习晋唐名家的书法,功力非常深厚,其书法儒雅温厚,富有书卷气。赵孟是皇室宗亲,有太多的机会见到宫廷书画旧藏,也很容易见到宋高宗的真迹,因此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就以高宗为师一有空就认真临摹,写得越来越好。

赵孟年满十八岁后,作为皇室宗亲,他该出来为国家服务了,赵孟本人也有这样的愿望。他参加了国子监主持的考试,顺利及格。上报之后,任命很快下来了,任赵孟为真州司户参军,一个管理户口的小官。

真州就是现在的江苏仪征,在长江北岸,离吴兴不太远。司户参军是个小官,平时没有多少事情,赵孟可以整天读书写字,安心过日子。咸淳九年(1273)夏天,赵孟二十岁,丘夫人为他娶了个妻子,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吴兴的东北部是烟波浩渺的太湖,西南部则丘陵起伏,是一片海拔不太高的山脉,山中道路曲折,林木葱茏,有如仙境。赵家在这里有一个小院子,赵孟平日就与妻子住在这里,读书写字,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快乐。赵孟还给院子起了一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印水山房。

好景不长,咸淳十年(1274),元朝大将伯颜率领蒙古大军渡过长江,攻取了鄂州(今湖北武汉),宋朝在长江上游的军事屏障没有了。攻占鄂州之后,伯颜率军沿长江东进,对宋朝形成巨大威胁。在这个关键时刻,宋度宗去世了,其只有四岁的儿子赵显继位,改元德祐,在历史上被称为宋恭宗。第二年三月,伯颜的大军就打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下,离南宋都城临安只有三四百里之遥。江西赣州知州文天祥见形势危急,散尽家财,招募义军,起兵北上,抵抗元军,但很快被打败。不到两个月,元军就抵达临安城下。两淮地区虽然仍有不少宋朝的精锐部队,但朝廷内部矛盾重重,这些部队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赵孟因为局势太乱,挂念母亲丘氏的安危,就回到了吴兴。虽然陪着母亲住在山里,外边的消息却不断传来,建康丢了,常州丢了,文天祥去找伯颜谈判被扣押了。南宋朝廷此时乱作一团,不知所从。有人建议淮西军可以进京勤王,打败元军。两淮安抚制置使李庭芝准备率军抄元军后路……然而不久,消息传来,临安陷落,恭宗投降了。

赵孟听了,捶胸顿足,大哭不已!可他只是一个文弱书生,眼看国破家亡却无能为力。接踵而至的坏消息,让赵孟对人生失望到了极点。他对丘夫人说:

“母亲,国家已经亡了,孩儿就隐居在这里,为您尽孝,终老一生吧。”

丘夫人听了,沉默不语。

是啊,国家已经灭亡了。名将张世杰虽然仍在抵抗,却力量单薄,难以为继。蒙古人的兵马如狼似虎,张世杰又能抵抗多久呢?赵孟才二十三岁,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满腹经纶,不出来为民尽责,混一辈子,岂不可惜?可为蒙古人做事不是对不起祖宗吗?

沉默良久,丘夫人爱怜地抚摸着孟的头,缓缓地说:

“你先好好读书吧。多读点书,有一身本事,总是会有用武之地的。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流离,生灵涂炭,我们无能为力,就好好读书,等待时机吧。孟子不是说过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不能兼济天下,做到独善其身还是可以的。‘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失于义,可以自得;不离于道,老百姓也不会对你感到失望。大宋虽然亡国了,我们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就担忧自己学问不足,不能为百姓谋福利就是了,其他就听天由命吧。”

赵孟听了,点了点头,说:“我听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