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笔者从事审计监察工作10多年了,主导审计/调查的项目100余个。回顾工作历程,成长之路漫长而又曲折。
本质上来说,舞弊调查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查明案件的事实,挽回企业损失,改善企业管理,进行闭环控制。无论内部处置还是外部处置,抑或是刑事报案和民事诉讼,都围绕着舞弊事实和法定证据展开。而舞弊事实的认定又基于法定证据,换言之,舞弊调查的核心工作是获取法定证据。调查人员在开展调查工作时,需要特别关注法定证据的取得,这种工作模式更接近于司法机关的案件调查,其核心思维就是“法证”思维。
“法证”思维是基于传统的证据链理论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一,要牢记围绕着法定证据的获取开展工作;
第二,要特别关注证据的灭失和真伪,尤其关注调查行为对证据获取的影响;
第三,要全面了解法定证据的认定条件和固定方法;
第四,要注意搜集“无罪”证据和“有罪”证据;
第五,要注意证据和舞弊事实之间的循环论证关系。
本书的舞弊调查实务基础相关内容,就是运用“法证”思维,围绕法定证据的获取和固定,来全面阐述舞弊调查的工作方法的。
一、本书的起源
对于本书,笔者已经构思了很长时间,在2016年前后就已经搭建出基础的结构框架,2019年已经在外部公开课上将部分内容进行了宣讲。
本书的创作源自“萨傲审计俱乐部”举办的一次线下活动,当时笔者作为舞弊调查专家分享了一些舞弊调查的心得体会。现场有一位审计同人希望笔者能将相关的调查经验整理出来,撰写一本舞弊调查的教程,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舞弊调查的相关技能。
彼时市面上有关舞弊调查的讲座和培训很少,且培训的内容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而笔者已从事舞弊调查工作多年,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也希望能写出一本适合大家阅读的、能够指导舞弊调查实践的图书。之后的数年,笔者一直不断学习、积累,对自己的调查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经历数次调整后,最终撰写出了本书。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舞弊调查是一门经验学科。舞弊调查人员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舞弊类型和千人千面的舞弊嫌疑人。同类型的舞弊案件,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每个舞弊嫌疑人都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可能实施不同的反侦察行为。这些都导致舞弊调查人员在应对不同类型的案件时,没有办法采用完全相同的调查策略。
但是舞弊调查工作确实又有一些非常实用的、成熟的基础工作法。这些基础工作法主要源自司法机构流传下来的传统调查理论,以及现代审计理论中的审计工作法。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笔者从企业舞弊调查的实践经验出发,融合司法机构传统调查理论和现代审计工作法,结合笔者对舞弊调查的理解和思考,总结出的企业舞弊调查的基础工作法。
企业的舞弊调查人员,没有公权力的支持,无法和司法机构一样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展调查工作;只有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将这些基础工作法运用到极致,才能落实相关证据,攻破舞弊嫌疑人的防线,将舞弊案件调查清楚。
三、本书的写作目的
笔者刚进入企业开展反舞弊工作的时候,在开展舞弊案件调查工作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第一,身份转变和公权力的丧失。笔者曾是一名公安民警,成为企业的舞弊调查人员之后,很多公安机关所特有的侦查手段便无法再继续使用了。缺失了这些侦查手段,当时的笔者立即失去了对舞弊嫌疑人活动轨迹、经济情况、资金往来的调查能力。
第二,企业内部的舞弊发生在企业日常运作的各个环节,大多数舞弊嫌疑人都是利用企业内管理漏洞和制度缺陷,使用企业赋予的各种权力,实施舞弊行为。在企业内开展舞弊调查工作时,必须熟悉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这些海量的知识,对当时的笔者来说,无疑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
第三,企业经营是为了更好地营利,企业内的舞弊调查工作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在企业内开展舞弊调查工作时,不能仅考虑“惩恶扬善”,还需要在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相对公平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平衡也就意味着妥协,而这在当时是笔者难以接受的。
这些都导致笔者在企业反舞弊生涯的头几年里举步维艰,处处碰壁。
幸运的是,在企业反舞弊道路上一路走来,有很多前辈给了笔者莫大的帮助。在笔者困惑、焦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公安系统的老前辈给笔者传授了走访、谈话的传统技巧和工作思路;业内著名的采购风控专家给笔者讲述了采购舞弊的常见手法和管控措施;很多审计、内控、合规方面的老师,给笔者分享了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控制模型。正是这些知识帮助笔者快速提高了企业舞弊调查能力,使得笔者在之后的反舞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些前辈老师,将他们多年的经验、毕生所学,无私地传授给了笔者。他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传承”。他们传承的不仅有与“舞弊”斗争的经验和知识,还有与“舞弊”永远战斗下去的信念。
笔者将自己在舞弊调查工作中最核心最实用的工作经验,整理总结出来,撰写成这本《舞弊调查实务指南》,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位读到本书的舞弊调查人员,让“传承”继续。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共勉。
吴炜
2023年5月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