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成长:如何在迷茫时做出最优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做咨询的时候,我发现一件事:

很多人想“重启”自己的后半生,如果有一个按键,他们恨不得立刻狠狠地按下去——换一种活法。

他们告诉我:

“今年挣钱太难了,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一回到办公桌前,我的胸口就闷得喘不过来气。”

“我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真的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了。”

“我现在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两个老人,一直想自己做点什么,但总是腾不开手。”

“哇塞,一场直播变现 100 多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啊?”

“公司准备裁员了,我要么调岗到销售部门,要么就只能走人了。”

……

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同一个话题:跨界转型。

聊着聊着,大家的关注点就会从对现实的苦恼转向对未来的好奇:

“我该怎么办?”

“我还有哪些选择?”

“我行不行啊?”

“我能不能做好?”

“我要不要现在就转?”

大部分人会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对出路的渴望、对路径的好奇、对能力的怀疑、对未来的担忧。这就像假如我们要离开现在生存的土地,寻找新的家园,我们会想:

● 我要到哪里去?

● 怎么去?

● 以现在的条件和能力,能不能去到?

● 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机?

● 什么时候出发比较好?

● 过去后怎么才能快速立足?

● 日后会是怎样的生活?

●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这就是跨界转型时必须思考的 8个问题,本书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能帮助你在迷茫时做出最优选择。

起因来看,触发跨界转型的情形有3种:主动转型、被动转型和被迫转型

主动转型,就是以你的主观意愿为源动力,寻求“如何能更好”。你会主动思考更多的出路、主动抓住机遇、主动创新出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你发现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方式,决定追随内心,从事喜欢的事业;你看到了新媒体行业的机遇,决定投身其中。

被动转型是什么呢?就是你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变化(例如怀孕生子等导致的身份变化),或者阻碍(例如身体病痛等),或者觉察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例如客户需求的转变等),虽然你可以继续做下去,但是为了阻止情况恶化,你“主动”选择了转型。

比被动转型更惨的是被迫转型,就是你目前的路完全走不下去了,已入穷巷,不得不另寻他路。例如,40 多岁时遭遇公司裁员,而同行业公司招聘时对年龄的要求多数是 25 岁到 35 岁,此时你不得不开拓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这三种情形的行动核心是什么呢?

概括地说,主动转型的行动核心在于梳理你的可选项究竟有哪些,思考该如何选择,如何做好心态上的准备;被动转型的行动核心在于洞察形势、接纳变化和快速调整,看到灰犀牛现象,提前预防,化被动为主动;被迫转型的行动核心在于快速调整情绪,找到自我优势,开辟新路。

那么,另寻他路的话,究竟有哪些出路呢?

出路来看,跨界转型主要有 3 种方式:转行、T 型发展和Π型发展(图1-2)。

图1-2 跨界转型的 3 种方式

(1) 转行

转行就是离开原来的领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这其中又包含行业的转换、职能的转换和身份的转换

例如,我有一位在房地产行业从业多年的高管朋友,她自从做了妈妈之后,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母婴行业,现在开了一家母婴产品公司,研发母婴食品,实现了从房地产行业到母婴行业的跨界。

有一个朋友原本是银行的柜员,为了有更好的发展,2021年主动申请调岗到了客户部,负责开发和服务大客户去了。她实现了同行业内的两种职能之间的转换。

有一位普法漫画人叫四格小今,在成为漫画人之前,是一位 HR(人事),她很喜欢画漫画,于是业余时间用漫画的形式科普了许多职场技巧和劳动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受欢迎。后来她出版了《每天学点劳动合同法》《三分钟漫画民法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实现了从 HR 到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转变。

问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警察,你觉得你有哪些跨界的选择呢?

我认识两位警察朋友,一位去做了猎头,另一位做了主持人并开了一家传媒公司。这个跨度看起来是不是挺大的?做猎头的那位朋友对我说:“警察工作和猎头工作其实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极强的洞察力、分析力和沟通能力。”我一想,这还真是啊,他做的还是“找人”的工作嘛,无非是找的对象不同而已。

转行并非一定要离开原来的行业到一个陌生的行业,也并非一定要做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新的出路可以在兴趣、能力和经验等方面与之前的行业或者工作相关联。本书后面会详细拆解,告诉你该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出路。

(2)T型发展

通俗地说,T 型发展就是一专多能,也就是在你的原有领域多方面发展(图1-3)。

图1-3 T型发展模型

例如,我们熟知的很多演艺界的明星,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制片人,有的明星自己还拥有经纪公司,培养新人。

如果你现在还在职场,建议你不仅要关注“T”下面“|”的部分如何变长,扎根更深,也要关注“T”上面的“—”,要尽可能让它也慢慢变宽。这样,你的反脆弱能力就会更强,当黑天鹅事件来袭时,你才有足够的能力抵抗。换句话说,你的应变能力和反脆弱能力才能够保护好你。

我在可口可乐公司做管理培训生时,有 3年的轮岗期,在轮岗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了一件事:如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品牌管理人,除了我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我还需要额外的一些能力,比如创新、市场调研、数据分析、销售、客服、公关、经销商管理、新媒体营销、视频创作、文案、设计、培训、跨部门跨级别的沟通、文化活动、内刊制作……

后来,在恒大集团任职时,我建立了恒大冰泉河南分公司的品牌部,而后又被领导选中同时兼任客服部和直销部的负责人。身兼多职的机会对我而言十分珍贵,但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有了十足的把握之后才开始的。我向部门的律师学习法律条文、了解法律案件,向总部公关同事学习公关和应对客户投诉的技巧,曾经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处理了 100 多起“事件”,我甚至亲自和同事假扮情侣,去跟踪“流氓小媒体”1

1指的是通过以不实言论引导舆论来抹黑企业这种手段获取收益的部分网络媒体。

每每想起那段丰富多彩的工作经历,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也仿佛成了一个“女战士”,这让我在面对陌生事物时,多了一份底气。

这就是T型发展的另一大好处: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会让你内心的底气大大增加。即便是遇到突然裁员,你也不必担心失业。横向来说,你的选择范围非常广;纵向来说,你的专业能力很强,你会成为猎头乐意争取的候选人。

(3) Π型发展

什么是Π型发展呢?简单说,就是你有多条腿来支撑自己的发展。你可能不止有一个身份,不止从事一份工作,不止一个收入渠道。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斜杠发展。

它和T型发展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多种能力,但T型发展的核心是一专多能,而Π型发展是多专多能。如果从 T的“—”向下长出了新的“腿”,它发展成了你的另一个事业板块,成了你的一个新的收入渠道,那你就实现了从 T 到Π的升级(图1-4)。当然,有可能你现在不仅仅有两条出路(两条腿),如果很多项技能相继发展成了你的收入渠道,那就不仅仅是Π了。

图1-4 从T型发展到Π型发展的升级

例如,你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但你不仅照片拍得好,还擅长写文案,擅长讲课和分享,擅长和用户沟通,那么你的一专多能,就有可能发展为Π型的多专多能。在摄影工作室之外,你可以写一本摄影相关的书(增加版税收入),开发一套摄影相关的课程(增加课程收入),开展一项针对其他摄影工作者的创业指导和私教咨询服务(增加咨询收入),还可以开直播(增加直播带货收入)……

这种情形是在同一条赛道上的Π型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不同赛道的Π型发展。

例如,我有一个朋友 A,她自己开了两家酒店,同时又开了一个女性会所;还有一个朋友 B,她一边在企业中做管理,一边访谈当地的行业人物并写成文章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每年都收到品牌赞助费),此外还做了某个品牌的产品代理(获得分佣收入);朋友 C 呢,一边和朋友一起创业做家庭教育工作坊,一边做某读书会的市级代理,拥有很多稳定的会员(年年续费)和渠道商(渠道商主动开发的客户,她也会享受到部分收益),同时还自己做讲师和咨询师。

你发现了吗?

其实,Π型发展的升级版模型,称为板凳模型更为形象(图1-5)。有 3 条腿的,有 4 条腿的,有腿之间带横梁的,也有带扶手和靠背的……

图1-5 板凳模型

我们前面说的朋友 B的模型就是第一种,像一个 3 条腿的板凳。

开摄影工作室的朋友的模型就像 4 条腿且带横梁的板凳,每条腿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具体来说,写作能增强自己的专业影响力,影响力能带动课程学员数量的增加,讲课和咨询能带动案例和经验的累加,有助于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优质的内容和演讲能力可以提升直播的喜好度,通过直播又能持续叠加影响力和变现路径,各条腿环环相扣,螺旋式互补。

朋友 C的模式就很像带靠背的板凳了,因为她有能让自己累的时候缓口气的“靠背”——被动收入。只要她的读书会的会员年年续费,她就会有收入,且她的渠道商也在帮她招募会员,这两个部分对她来说都属于自动流进口袋的收入。除此之外,投资收入、畅销书的版税、房租收入等,也属于“靠背”。

由此来看,每个人后半生的可能性就至少拥有 3 大类型和 8 种情形(图1-6)。如果你能再发挥一下创意,相信你后半生的可能性远不止如此。

图1-6 个人跨界的 8 种情形

借用前北京电视台《跨界歌王》节目主持人栗坤的一句话:“一个业余的人(要想)做一件专业的事情,就需要在全新的世界找到全新的自己。”所以,如果你正在跨界,正在从熟悉领域内的专业身份转变为新领域的业余身份,请不要担心和气馁,你只需要在全新的世界找到一个新的自己就好。而且,我相信你一定会拥有另一番天地。具体怎么做呢?从本书第5 章开始,我会分享很多实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