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舌战程朱士子
“我……”
胡濙看着满脸不忿的朱瞻墡,有心想要开口反驳,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我什么我!?有话直说!”胡濙无话可说,但不代表朱瞻墡也是这样。
“我就不明白了,你们这样得来的所谓天朝上国的大度有什么用?是觉得这样就能让那些番邦蛮夷对你们心服口服?”
“我只是个皇孙,不是皇太孙,这些问题我不懂,但我却懂一个道理。”
“如果一个人,宁愿苦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孩子,但却要给别人好处,这种人我不会服他,反倒是会认为这人是个人傻钱多的蠢蛋!”
“我就不明白了,你们年年这样,收到什么成效了吗?”
“我不觉得这有多值得炫耀,我只知道兀良哈三卫越来越过分,乃至于今年擒获的鞑靼残兵中有十几人都是兀良哈三卫的人。”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仁?”
……
朱瞻墡一顿舌灿莲花,喷的胡濙是满脸唾沫。
胡濙这人,虽然在历史上是自家大哥,也就是宣德皇帝的托孤大臣,但朱瞻墡对他是真的没什么好感。
原因很简单,历史上在永乐大帝驾崩之后,自家老爹,也就是洪熙皇帝曾经想过要迁都回应天府。
而在这件事中,胡濙出了不少力,他曾经先后三次,向洪熙皇帝上书十个理由,力言建都北京不便,请仁宗回南京,以节省繁重的南北转运供给费用。
如果不是在土木堡之变中他和于谦站在同一战线,坚持反对南迁之策的话,朱瞻墡对他怕是会更加的不客气。
“好了!”
眼见胡濙被说的哑口无言,朱高炽终于是开口了。
“你先回去,这些事情不是你该掺和的,这段时间你就不要乱跑了,安心在宫中准备你的羊毛计划吧,做好和你爷爷北征的准备。”
“哦……”朱瞻墡撇了撇嘴,没有多说什么。
胡濙怔怔地看着朱瞻墡离开,其中几次蠕动嘴唇,似乎是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到最后却都作罢了。
因为他没办法像朱瞻墡那样举出实际的例子来反驳。
你要说朝廷对草原的对策是错的吗?并不是。
连年战争,对大明也是很沉重的负担,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消耗过大,永乐大帝也不会在时隔七年之久后才再次提起北征一事。
但问题在于,事情的对错从来都不是嘴上说的,而是要通过事实去论证。
从事实论证这个角度来说,今天的辩论是朱瞻墡完胜,因为所有的事实都站在朱瞻墡的一方。
或者,应该说朱瞻墡本身就是从事实的角度出发,然后才提出的论点。
通过答案去反推问题,这种方式并不一定正确,比如说实际实践的时候会遇到百姓温饱之后就想着有田地,有田地之后就想着有官职这种贪心不足的情况。
但是,在理论上,这种做法是找不到缺点的。
……
看着朱瞻墡的离开,朱高炽又将目光转向了胡濙。
“我们继续……”
……
文华殿里重新回到了以往的气氛中,而离开大殿的朱瞻墡却越想越气。
他其实算是个愤青,或许表面上他安分了十几年,但骨子里所带的那些是抹除不掉的。
以往他对于明朝的那些儒生虽然没什么好感,但也不会直接去和他们对线,毕竟风险太大,不值得。
但如今,朱瞻墡面对的是倭国的使臣,这些儒生还想要和以前一样,去搞什么以和为贵这一套,这就让朱瞻墡有些不爽了。
想到这里,朱瞻墡不自觉地转过了头,朝着南边看去。
……
醉红楼里。
邓珍看着面红耳赤的倭国使臣,同时满脸笑容地端起酒杯,继续劝酒。
然而,那名倭国使臣似乎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人,又或许是因为什么别的因素,让他在这个时候仍旧不忘记自己的使命。
“邓君,不能再喝了。”倭国使臣大着舌头,在酒精的作用下,那原本就很不熟练的汉话变得更加难以听懂。
“咱们后面还有呢!走!”
倭国使臣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揽着邓珍起身,朝着门外走去。
“咱们去……去对面!在下……嗝……在下早就安排好了!”
“好好好……”邓珍笑脸相迎,同时搀着那名倭国使臣朝着对面的醉红楼走去。
但是,以倭国使臣的身高,只能到邓珍的胸口,所以那个倭国使臣并没有看到邓珍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精芒。
……
邓珍,永乐十六年戊戌科探花,现如今是大明的翰林院编修。
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这翰林院编修到底是个什么官职,甚至能让倭国使臣各种请客,而且还是第一个拉拢的官员。
事实上,翰林院编修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在明朝,翰林院编修是正七品,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由历届科举的榜眼和探花担任,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
虽然说只是负责起草,并不是拥有这方面的实质性权力,但对于使臣们来说,这已经是最值得拉拢的人了。
因为这样的人,或许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但知道的一定很多。
而且,没有太大权力这种情况对于别有用心的使臣来说其实是好事儿,因为没有实质性权力就代表着他们不像是那些有权的官员来钱那么快,见识那么广。
无论是财还是色,都是这些人没有经历过的,所以这些人相对来说更容易成为突破口,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
只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
邓珍,嘉兴人士……
……
是夜,乾清宫。
“陛下!陛下!”
乾清宫门外,一名太监正在轻轻地敲着朱棣的房门,语气还有些急促。
“怎么了?”
房门被缓缓打开,走出来的却并不是朱棣,而是朱棣的贴身太监。
“总管,出事儿了……”
总管是职位称呼,全称是总管太监,可以说是太监中等级最高的了,最起码在永乐朝是这样。
同时,总管太监负责的也很多,甚至能够接触到很多官员都接触不到的事情。
“镇定点儿!”小鼻涕看着面前的小太监,面色不愉。
“慢慢说。”
“回总管的话,宫外传来消息,说是倭国使臣死了,在醉红楼……”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