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共生:数字时代的碳中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地缘与发展:能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资源看禀赋

当二氧化碳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的时候,通常有两个结果:一是掠夺资源的战争会打响;二是人类将遭遇流行病的攻击。不幸的是,这两种情况在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频繁发生。

因能源争夺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无数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影视资料均有展现。因能源资源不均衡带来的战争炮灰几乎已经填满了世界历史的每一寸缝隙。

能源资源天然分布不均,各个国家地理位置不同,国土面积不同,能源消耗量也不同。有的国家因能源资源储量大,通过贩卖能源资源而过得富足;有的国家则因为缺少能源资源,不得不大量外购,以此满足国内的用能需求。当国际环境好的时候,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国家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能源;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或价格剧烈波动,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能源,就容易引发社会动荡甚至战火。

图片来源:《bp全球能源展望(2021)》,第55页

政治经济学认为,战争是缓解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但究其背后成因,战争大多是由能源资源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中对石油的争夺意图明显。德国攻打苏联是奔着高加索的石油去的,只有巴库那里的油田才能支撑德国战争机器持续运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则是为了南亚和太平洋一带的石油资源。除此之外,几次发生在中东地区的战争大多围绕北非-海湾-地中海地区丰富的石油而战。

如果细数一下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因资源争夺引发的战争,就会发现这些战争绝大多数因石油而起,罕有因抢夺煤发生的战争。其中蕴含了地球家园能源资源禀赋特征——煤炭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陆地上的分布较为均匀,而石油的分布则是参差不齐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界通常的解释是,煤来自远古植物的遗迹,而石油则来自远古动物的遗骸。

学术界普遍认为,煤主要是由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经过长期地质演变形成的,从煤炭上常常可以看到植物纹路。史前时代,没有人类的刀耕火种,繁茂植物广布陆地。千万年间,大量植物沉积在地下,除了少部分因为地壳运动沉积在海洋,大部分则分布在陆地各个角落。

石油则来自远古动物的遗骸,经过地壳运动,经历了一系列高温高压的“锤炼”,再辅之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反应,石油就形成了。与古代植物数量相比,古代动物的数量本身就少了很多。

以地球本身来说,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公里。虽然经历了古大陆到如今大陆的变迁,但和海洋面积比起来,陆地面积占比不足30%。在地球上,海洋动物数量远远多于陆地动物,使得海上石油储量比陆上更为丰富。

因为动物流动性大、更适合动物的生存,所以动物的数量相对较多,反之则少,因此形成了地球上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活动的范围有限,没有大航海和蒸汽机,大多数人只生活在自己所在的区域,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所知有限。因此煤炭即使会引起一些战争,规模都会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比如城邦之间或一个国家不同的种族之间。而石油引起的战争则是在人类充分认识到地球的广袤,认识到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能源资源禀赋差异的时候爆发的,此时战争的规模就不再是一城一池,而是国与国,甚至是洲与洲。

黑色的“梦魇”

虽然因煤引发的战争不多,但是煤作为早期人类战场所使用的能源,也曾影响或制约过战争。例如,中国清朝末年,煤炭就是北洋水师黄海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洋水师于1888年正式组建,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但在黄海海面上一出现就暴露了颓势。直观上的感受就是,中国船舰航速比日本船舰慢了不是一星半点。

造成船舰航速慢的症结是作为动力源的煤质量太差。当时各国军舰都以煤炭作为燃料,而煤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军舰的速度。比如19世纪英国的威尔士盛产无烟煤,这种煤发热量高,燃烧后残渣少,是各国海军的首选燃料,日本联合舰队用的就是这种高质量的煤。

1876年,李鸿章委派唐廷枢筹办开平矿务局专司官方用煤。到1882年,该煤矿产煤量达到3.8万吨。北洋水师最初使用的就是开平煤矿生产的优质五槽煤,其质量可媲美威尔士无烟煤,能完全满足北洋各种战舰的用能需求。

但是1892年唐廷枢去世,张翼担任开平煤矿总办。他盲目扩建煤矿,后来不得不售卖煤矿股权进行融资。在外国势力的影响下,优质的五槽煤被卖到国外赚钱。张翼以北洋水师出价低为由,只给北洋水师供应劣质的八槽煤。八槽煤碎如沙、杂质多、燃烧不充分,还容易造成锅炉损坏。

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爆发。日本联合舰队提前1小时就发现了北洋水师,这是因为北洋水师各船舰冒出的滚滚黑烟提早暴露了船舰位置,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北洋水师使用了劣质煤。

北洋水师本就弹药不足,舰上火炮、瞄准系统落后,再加上仓促应战下队形散乱、军舰航速慢,开战不久就落于下风,很快就被日舰分割包围。即使北洋水师有像丁汝昌这样的名将,也无法力挽狂澜,使得黄海一战败于日本。北洋水师自此退守威海卫,让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之手。

石油被称为“黑金”,其在崛起之初就充分显露了昂贵的价值。凡是贵重的资源都会引起人们的争夺,石油正是这样一种资源,它的成分复杂,可以提炼出比煤炭更多的副产品,应用范围也更广,因此成为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战略资源。

20世纪80年代打了8年的“两伊战争”,本质上就是对石油出口的渠道的争夺。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为世界各国能源安全所系。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难免受到石油资源匮乏国家的觊觎,由此引发的局地冲突也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能源安全是全球性问题

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征,使得能源安全成为全球性问题。缺油少气国家极力避免因过度依赖他国而受制于人,油气富足国家则希望摆脱经济来源单一的窘境。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2018年开始超过70%。如果境外油气资源断供,势必影响境内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发展。

为了降低这一潜在风险带来的危害,中国实施了石油来源多样化策略。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十分广泛,涉及近50个国家和地区。排名靠前的原油进口国分别为沙特阿拉伯、俄罗斯、阿曼、安哥拉、阿联酋、巴西、科威特、马来西亚等,这些国家占到总进口量的83%。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2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尽管2021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呈现近年来少见的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降至72.2%,但占比仍然巨大。

这也是能源领域专家一直反复强调的要点,想要保持能源安全,那就需要降低对外依存度,同时拓展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类型。因此,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除了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2年夏天,欧洲能源危机到来之际,德国、法国等一众国家为了保证国内能源供需平衡,不得不宣布重启煤电或核电。德国取消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立法将新能源与公共安全关联,宣布将建立煤炭战略储备。为了应对困境,其修改相关环保法案,比如放宽燃煤发电限制,时间延长至2024年3月;奥地利重启煤炭发电;意大利计划在必要时购买煤炭,增加火力发电;荷兰决定解除2022年至2024年对燃煤发电的限制;法国能源部宣布重启于3月底关闭的燃煤电厂;波兰和西班牙也相继表示将延缓煤电的退出;英国则更进一步,其已经开始考虑新建燃煤电厂。

早在2022年3月初,局部地区动荡,能源供应短缺成为国际市场关注的关键问题,导致欧洲天然气、煤炭、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从2022年3月到8月,能源供应问题导致欧洲煤炭需求增加,欧洲天然气价格达到历史峰值,煤炭价格走高,尤其到了11月,寒冬袭来,供暖需求增加,天然气和煤炭价格居高不下。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2年全年煤炭消费量将首次超过80亿吨,全球煤炭需求增长1.2%。欧洲优质动力煤的平均基准价格是2021年的两倍。英国《时报》和S&P Capital IQ的研究数据显示,全球二十大煤企的利润超过了900亿美元,去年同期只有282亿美元。

中国始终认为,能源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除了俄罗斯、加拿大这样的少数能源出口大国,大部分国家的能源供应都需要借助对外贸易。

因此,促进世界能源供需平衡、维护世界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独善其身。国际社会也应该倡导和致力于建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战略观。

在保证能源安全的过程中,所有国家都需要做出各自的努力。比如:通过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形成安全稳定的能源供需环境,打造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推广绿色环保的能源发展与利用方式,共建普适高效的能源治理体系,加强对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各类清洁能源的利用,促进各国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上述措施对于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要维持国际能源市场正常秩序,抑制市场过度投机,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和畅通,推动形成长期稳定的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