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序言2
重新思考播客创作:想一想,再动手
即使已经做了很多年播客,但每当我准备更新一集播客的时候,还是会有两个小人在脑海中浮现。一个人会躺在那儿,跷着脚,说道:“你就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就好啦,哪里需要搞得那么复杂。”另一个人则会在一旁用很平和的语气说:“可是你的听众听你一集节目会花很多时间,你不应该尊重一下他们的时间吗?”
如果你也常常有这两个声音在脑中浮现,那么现在你手中的这本书会尝试为你提供纾解心结的良方。
中文播客圈有一个“都市传说”:一位新晋的播客创作者通常在节目更新了六个月之后就会“断更”。如果这句话无意间道出了某种真相,那么在我的眼中,它非常像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慵懒的人的状态。他在做播客之初,满腔热忱,急于输出,可是慢慢地,或许他会发现自己缺乏动力了。那么这个动力是什么?一些人会说是对听众增长的期许,一些人会说是对商业化的渴望,我觉得两者都是。但归根结底,其实是另外那个语气平和的人嘴中最关切的事情——你的听众是不是给了你反馈,这是激励你做下去的基础。
播客的确是一个非常擅长建立创作者与受众连接的媒介。它的收听体验亲密、沉浸。它的渠道逻辑基于“订阅”,在这个年代里带着某种反算法的个性。但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播客发展的早期市场,受众也已经开始面对时间与注意力的分配问题。根据JustPod发布的《2022中文播客新观察》,中文播客听众的周人均收听时长为4.1小时,每周收听5小时以上的重度播客听众占总听众的35.6%。对于一个媒介来说,这些数据展现出了“高黏性”。但对于一个个体听众,4.1小时分摊到每天大约是35分钟,而他要面对的是接近3万档中文播客节目的选择。这意味着,每发现一档新播客,他都要问自己:这档播客值得我收听吗?值得“订阅”吗?它给了我充分的理由,让我将宝贵的时间留给它吗?对于每一位播客创作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
格伦·威尔顿(Glen Weldon)撰写的这本《NPR播客入门指南:创建、启动和增长》与我之前所看到的与播客制作相关的书籍都不同。它并不急于告诉你方法论,或者提供一张播客设备的采购清单、一份播客制作发布的流程图,而是先引导创作者思考“执行”之前的“宏观”问题:你为什么想要做播客?你想面对的受众是谁?你和受众双方能够从这档播客中获得什么?格伦在抛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告诉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而是给出思考这些问题的多个方向与角度,以及NPR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经验,启发你思考,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播客的那个答案。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非常兴奋的是,这些思考也是JustPod团队在几年时间里逐渐摸索得到,并且被广泛地实践于我们的原创播客创作与企业音频服务上。我们带着几乎同样的问题,用着几乎相同的沟通方式,去启发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与美国、年轻与资深的两个团队,在各自实践中殊途同归、彼此印证。这也让我意识到这本书中所言并非“空中楼阁”或者“隔岸观火”,而是有启发性、可被执行的。
此外,除了创作之前的“宏观”思考,本书还提供了一系列围绕播客创作、运营的方法与经验:
- 在内容创作方面,本书并不是简单罗列播客节目的类型,记述一个从策划、约访、录音到后期的简单工作流程,而是回到声音媒介之于其他媒介的独有特征,着重探讨了为什么声音创作要讲求“故事”,一档播客如何回应创作者与受众双方的关切,怎么建立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
- 在内容创作的同时,本书还谈及了播客所涉及的版权、法律、创作者与被访者关系等多个贯穿播客创作过程中的问题。
- 在完成内容创作后,本书还探讨了播客运营与商业化议题,一个音频文件是如何传递到受众的耳中的,视觉设计、社交媒体如何帮助一档播客节目更有效率地获得受众,对于听众的反馈又有哪些可能变成创作者的收益。
最后,这当然是一本从美国播客市场的实践出发的书,一片大洋也分割出中美两个播客市场的不同面貌。因此JustPod与电子工业出版社携手,在本书中增加了大量基于中国视角的批注和笔记。我们从中国播客市场的现状出发、基于JustPod团队在播客领域接近五年的实践经验,在为读者的阅读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希望能够启发读者从本土化的角度思考播客创作。一方面,他山之石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同行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身处的市场环境与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帮助中文播客创作者从他人的经验中,找到适合中文播客的表达方式,找到我们自己的声音,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也探索出属于中国播客行业的发展路径。
很多时候,当一位有心播客创作的朋友来问我建议时,我会直接告诉他:“做就行了。”现在就开始、现在就动手,没有什么能比实践更能出真知。但当这本书握在你手中的时候,我想告诉你:“想一想,再创作。”希望本书能够陪伴你“动手”之前那些“想”的夜晚,希望它能够把你带入丰富多彩的播客世界。
杨一
JustPod首席运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