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中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提高未来制造业全球地位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数字中国的关键所在。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聚焦制造业。美国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德国的“工业4.0”战略、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都在着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抢占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不断,全球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受到较大影响,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演进是必然趋势。智能制造重塑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技术体系和产业形态,推动了全球制造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十年来,中国智能制造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市场供给能力有所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营业收入超10亿元、专业水平较高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超40家,系统集成能力有所提升;二是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已发布285项国家标准,牵头制定28项国际标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取得初步成效,通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相关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多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如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
2021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的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为达成这一目标,中国需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积极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然面临不确定性,供需失衡严重,货物贸易增速缓慢,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同时,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高端供给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问题凸显。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著了《2021—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蓝皮书》。本书分五部分,分别是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企业篇、展望篇,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的智能制造发展进程和问题,展望了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综合篇:探讨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智能制造发展重点与具体做法;对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基础、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行业篇: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数控机床、商业航天、无人机、轨道交通装备、工业电商八大领域,对全球发展综述、中国发展概况、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措施建议。
区域篇:对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四川省的智能制造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分别阐述了各个地区的发展概况与主要特点,并总结各区域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而采取的关键举措。
企业篇:以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慧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了各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概况,总结了经验与启示。
展望篇:对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趋势进行了整体展望,分析了智能制造各子行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