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蓝皮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公共卫生领域

第一节 基本情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我国依托强大的综合国力,上下紧急联动、精准施策,开展全方位的物资保障和资源运动战役。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国要从丰富品种、优化布局、增加数量三个方面着手,继续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水平,以满足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以及突发公共卫生灾害对应急物资的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应急物资保障的遭遇战。疫情初期,由于口罩、防护服等未被纳入我国国家医药储备重点物资,在短期内出现供需紧张。但我国有关部门及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综合运用财税政策,科学统筹调配,多措并举,对生产医用防护物资的企业进行全力支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遵从“一企一策”的要求,保障了医用物资的稳定供应。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过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战,我国应急医疗物资的相关产业有了快速发展,保障了我国抗击疫情的需要,也带动了应急医疗产业链的完善。受疫情影响,以防护服、防护口罩、疫苗等为代表的应急物资成为保障人民安全和健康的“刚需品”,市场需求量急速提升,医疗卫生物资短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此外,高端医疗设备配置明显不足。我国急需以此为契机,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丰富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增强地方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水平。

一、医用防护产品产业链概况

疫情期间的调度物资,根据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印发的有关文件主要包括六大类产品,分别为医疗防护用品、医疗药品、消杀用品、医疗器械、检测仪器、专用车辆,涉及化学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电子等多个基础工业门类,囊括原材料、厂房、设备、资金、准入许可、人力、生产周期七大要素。本章主要围绕医用防护产品的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防疫应急物资产业链图谱,如图 5-1所示。

图5-1 防疫应急物资产业链图谱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2.04)

医用防护用品的产业链由“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生产制造—销售流通”三个环节组成。其中,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碳酸纤维等复合材料和聚酯、聚丙烯纤维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熔喷无纺布、SMS复合非织造布、微孔薄膜、鼻梁条、耳带材料等零部件,口罩打片机、口罩带点焊机、口罩包装机;中游成品生产制造主要包括口罩制造商、防护服生产企业,下游销售流通包括批发商、零售商、药店、医院及线上平台。目前我国医用防护产品能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在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环节,我国拥有泰达控股、欣龙控股、丽洋新材料、斯凯瑞、宏祥机械、恒天重工等优秀供应商,在生产制造环节,我国的三奇医保、振德医疗、瑞康医用耗材、稳健医疗、仙桃盛美工贸、河南亚都实业、南海康得福等处于业内领先地位。从区域布局来看,原材料生产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以山东和江苏的企业分布最多;生产制造企业以华中地区较为集中,河南是口罩机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的主要聚集区。

二、重点医用防护物资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医用防护产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对防疫物资的需求有所降低,进出口贸易逐渐平稳。2021年,我国口罩产量约为 94亿只,同比增速降低6.93%,总产值达 130.27亿元,其中医用口罩产值约为 71.33亿元。在出口方面,我国出口的防疫物资主要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外科手套。其中,2020年1月至 2021年12月,我国口罩产品的出口额总体呈现出先扬后抑的态势,于 2020年5月到达 993亿元的峰值,之后一路滑落至 2021年5月的低谷,2021年出口额总计 838亿元。

2021年,疫苗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1年9月17日,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的人数突破 10亿人,2021年11月29日突破 11亿人,2021年12月26日突破 12亿人;2021年全球生产疫苗约 110亿剂,中国占比超过 45%。截至 2021年年底,我国已向 120 多个国家包括国际组织提供 20亿剂疫苗,占我国以外全球疫苗使用总量的 1/3,成为对外输出疫苗最多的国家。

2017—2021年中国口罩产值,见表 5-1。

表5-1 2017—2021年中国口罩产值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2.04。

(一)医用口罩

作为疫情保障物资中的重点产品,医用口罩的需求稳定增长。医用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用于阻挡有害气体、飞沫、分泌物、有害气味、血液等进出所佩戴者的口鼻。医用口罩根据功能特点不同,可以划分为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企业只有在获取相关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才可生产医用口罩。医用口罩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PP 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耳带材料等原材料,以及口罩打片机、口罩带点焊机、口罩包装机等设备。其中,熔喷无纺布的产能成为保障医用口罩供给的重要因素。医用口罩产品分类见表 5-2。

表5-2 医用口罩产品分类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2.04。

经过驻极处理的熔喷无纺布是医用口罩阻挡病毒的关键所在。由原有生产的聚丙烯作为熔喷无纺布的原材料,在行业扩产后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2021年中国聚丙烯产能达 3590万吨,较 2020年增长10.01%,新增 330 万吨生产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国聚丙烯产能将转为绝对过剩,但对聚丙烯高端料的进口依存度依然较高。原材料中的熔喷布产量受市场需求下降、限电限产及能耗双控等政策影响,生产总体保持稳定,2021年非织造布产量达到 820.5 万吨,同比下降 6.6%。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但依然存在技术瓶颈,如熔喷布设备中的喷丝板和喷丝喷头仍与国外厂商存在较大差距,多由德国和日本进口,我国缺乏提供熔喷布成套生产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厂商。我国医用口罩产业链总体呈现出“两头强、中间弱”的特点。

从地域来看,我国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医用口罩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江苏省、江西省、湖北省、广东省以及山东省,六省总共占比逾七成。截至 2020年10月,我国已拥有相关企业 2482家,2021年企业注册数量不降反升,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

(二)医用防护服

医用防护服可有效隔离有害超细粉尘、病菌、盐溶液、酸性溶液,可以抵抗多种酸碱腐蚀和有机溶剂,同时具备较高的耐冲击性,为医务人员以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领域的人群提供有效防护。防护服上游产业链主要为高熔指纤维聚丙烯等原材料、SMS 非织造布、水刺无纺布等产品,中游为防护服制造商,下游是医院、实验室、研究所等应用场所。目前常见的医用防护服主要分为五种,分别是聚酯纤维与木浆复合的水刺布、聚丙烯防粘布、高聚物涂层织物、聚丙烯纺粘-熔喷-防粘复合非织造布、聚乙烯透气膜/非织造布复合布。医用防护服分类见表 5-3。

表5-3 医用防护服分类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2.04。

作为医用防护服的重要原材料,我国聚丙烯的产能在 2021年仍处于扩增周期。截至 2021年年底,聚丙烯产能达 3590 万吨,同比增长10.06%。国内市场缺口缩小到 400万吨,出口量达到 130万吨。但聚丙烯行业受困于大而不强,对高端料如无规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膜等的进口依存度偏高。聚乙烯方面,2021年国内生产规模达到 2773万吨,主要供应省市集中于浙江、陕西、辽宁、广东、山东等,主要供应企业包括浙江石化、独山子石化、中海油壳牌、茂名石化等。截至 2022年4月,我国已成为全球聚乙烯产能最大的国家,总产能达 2918 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能 21%。但我国的高性能无纺布在过滤效率和透湿性方面的技术仍与国外存在差距,同时压条机在紧急状态下的产能不足问题仍需重视。

2010—2021年国内聚丙烯生产能力统计,如图 5-2所示。

图5-2 2010—2021年国内聚丙烯生产能力统计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