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长安三万里》,一个气势宏大、震撼人心的片名!
唐代诗人中,谁的笔下出现过“三万里”?宋之问诗“帝乡三万里”,孟浩然诗“胡地迢迢三万里”,乔备诗“沙场三万里”,说的是地面距离;李商隐诗“八骏日行三万里”,说的是仙界的距离;唐彦谦诗“鹏程三万里”,比喻人的前程远大;李洞诗“唐封三万里”,赞美唐王朝的国土辽阔。而眼前这个片名《长安三万里》的含义是什么?它是一幅历史画卷,是盛唐时代的历史画卷。
影片中有繁华市井,有壮美山河,有万马奔腾的战场,有笙歌鼎沸的华宴,甚至有“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的长安城坊全景,但影片中历史画卷展开的主线,却是盛唐时代孕育的两位诗人——高适和李白。
高适和李白是志同道合的亲密朋友,他们都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宏伟抱负,他们在人生道路上都经历了艰难困苦。高适五十岁前曾为陇亩民,“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李白在求仕之路上曾面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境。但是,他们奋斗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高适在安史之乱的时代大变局中应时而起,成为朝廷重臣,担任过淮南节度使,影片开头在茫茫雪岭中重现的,是高适在剑南西川节度使任上与吐蕃的战争场面。李白虽然有过奉诏入侍翰林的一时荣耀,但在安史之乱中误入永王军幕,遭遇了长流夜郎的不幸。高适和李白都是“士子”,即读书人,“士子”的命运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变迁,高适是成功的英雄,李白是失败的英雄,他们共同书写了盛唐的历史。好在李白流放途中遇赦,高歌“千里江陵一日还”,才使观众为他松了一口气。
可以告慰后世读者的,是李白蒙受的冤屈在他身后得到洗雪,唐代宗即位即为永王平反,李白去世不久就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虽然这任命晚了一步。然而,李白会在乎“左拾遗”这个官位吗?他有“诗仙”的千古美名就够了!高适不朽,李白不朽,他们的名字永远彪炳于盛唐的史册。
薛天纬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