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学年结束
当天晚上,常浩南他们三个进了保研面试的人按照“惯例”请班里关系不错的同学吃了顿饭。
还是北京烤鸭,只不过馆子的档次高了不少。
金聚德。
这家百年老字号在这个年代名声还没臭掉,也确实还有真功夫。
就是价格着实有些离谱,一打眼还以为又回到2023年了。
不过周书万和张漫都不是差钱的人,至于常浩南则是前几天才拿到了那笔800块的订金,手头也还算阔绰。
其实按理来说,寝室都是八人间,三个人光室友就应该有21个。
但常浩南这边,吴懿范下午就请假没来会,联系不上,刘然称病没来,黄志强自从年级大会开完就没了踪影。
至于张漫,她的性格在女生圈子里确实不太吃得开,加上飞机系女生本来就少,她那个宿舍还有几个外专业的,因此压根一个室友都没叫。
只有周书万那边来了6个人,唯一没来的那个是因为买了晚上的车票,已经不见人影了。
考虑到整个场合只有张漫一个女生也不好,所以众人一合计,干脆把马上就要辅导员任期结束回去读研的柳晨晨给叫了过来。
柳晨晨虽然气场很足,但平日里本来就是没什么架子的。现在马上就要回归到学生的身份,那就更是没包袱了,很快就跟其他人打成了一片。
既然请客的由头是保研,那么话题也就很快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关于未来的讨论。
“我之前听璐姐说南神已经被杜义山院士招过去了,那你们俩呢,有什么想法么?”
没几句话的功夫,柳晨晨对常浩南的称呼也已经跟着变了。
“我嘛……自知之明还是有的,虽然进了面试,但最后肯定还是保不上的,所以我也不准备往这方面费事了,准备直接找老师要个推荐信,自费出国。”
保研这个过程,虽说是有个面试,但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就是按照笔试排名来了,所以张漫说的倒也没什么问题。
只是旁边的周书万听过之后满脸都是震惊。
“漫漫,你……”
显然,这货在听到这句话之前,还以为张漫真的对自己有想法。
而现在大三下的专业课成绩已经尘埃落定,后者也没必要再继续装下去。
其实真要说起来的话,张漫人虽然是绿茶了一点、心机了一点,但其实这三年的功夫也没对周书万这个备胎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毕竟张漫本身就是个小富婆,也不能算是个学渣。
无非就是找后者讲题、借笔记、抄实验报告还有几门专业课的大作业抱大腿。
最过分的事情可能就是在飞行器设计课程交作业之前,软磨硬泡地叫了几声万哥哥,让周书万同意把她的名字写到了常浩南后面的第二个。
只不过对张漫倾注了全部感情的周书万确实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那你呢,万神?”旁边的梁昊给周书万倒了杯啤酒,拍了拍后者的肩膀。
其实周书万对张漫的意思,认识他的人差不多都清楚,但这种事吧……
没法劝。
“我么,准备到梁文昌教授那边去读研,他是飞机救生系统方面的专家,我对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
他做出了跟常浩南重生前的那一世一样的选择。
周书万说完,仰起脖子把杯中的啤酒一饮而尽。
“对了,晨晨姐,你下个学期不是也要读研了么,研究什么方向啊?”常浩南看着气氛有点不对,不露声色地转移了话题。
“工业外贸这个专业么……你们也知道,其实很多东西都是虚的,研究更是研究不出什么来。”柳晨晨不喝酒,因此端了一杯葡萄汁:“我们2+3是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就定好导师了,我找的是杨慧梅老师,她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而且跟着她有机会直接参与外贸活动,没准还能公费出国转转。”
京航这个工业外贸专业主要指的是装备制造业,在如今这个年代,说好听点是工业外贸,说难听点其实就是工业采购——基本只有从外国买东西的份。
至于其他人,只有一个有准备考研的想法,但现在考虑导师的问题显然还太早,复习数学和英语才是正路,
总之,一番觥筹交错之后,这本科阶段最后一个正常上课的学期就算是宣告结束了。
……
第二天一早,常浩南准时来到实验室。
在机翼颤振分析的课题被他超额完成之后,日子倒是清闲了下来。
虽然还有结题报告没有完成,但这个活已经被交给了经验丰富的方振来完成,后者甚至没有让常浩南和姚梦娜帮忙。
杜义山的课题组当然还有其它项目,但大多数更接近常浩南之前接的那种私活,甚至跟航空都没什么直接关系,比如说给流化床做两相动力学分析之类的。
没办法,这年头哪怕院士的课题组,也得靠这些“无关”项目赚经费。
至于下午的组会,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他的计划是先讲一些基础理论,再直接用那个米格21建模进行一次现场演示,边做边讲。
于是常浩南便打开电脑,准备继续研究叶轮机械中弯掠叶片对扩压叶栅内分离结构的影响。
在之前改进那个风扇的时候,常浩南就已经想起来,弯掠叶片对于气体流动性能的影响可以被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风扇叶片设计中。
只不过前世并未太多接触航发研究的常浩南对于其作用机理和规律了解不多,所以还是得在这方面进行一些预先探索才行。
否则无法提出一个合理且闭环的项目构想,想动用系统都没辙。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始确定数值模拟方案的时候,办公室的电话恰好响了起来。
接电话的是夏天。
“喂,您好……”
“蓉城611所?”
“没错,这里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学,但我们……”
夏天本来想说我们老师还没到办公室,结果对方却直接表示自己要找的是常浩南。
“常师弟,电话那边是找你的。”
叫个人而已,夏天也没有捂住听筒的意思,因此另一边的卢育英清楚地听到了对常浩南的称呼。
这让他一瞬间陷入了迷惑。
“难道京航从国外同一个课题组一次招了两个人回来?”
没等卢育英考虑清楚这个问题,常浩南就已经接起了电话:
“喂,您好,我是常浩南。”
事已至此,卢育英按下疑惑,只好先自报家门并说明来意。
而当他表示自己是想要详细了解论文中提到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时,对面的常浩南毫不犹豫地直接答应了。
这反倒让卢育英颇为意外。
毕竟在他看来,既然你写论文的时候都做了处理,那肯定是想要藏点东西的。
以至于他本来已经做好了谈判艰难甚至被直接拒绝的心理准备。
其实卢育英的想法并没有错,只不过常浩南是准备对万一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外国人留一手。
自己人嘛,那就无所谓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么复杂的事情在电话里说都很不方便,况且这个年代的跨省电话可一点都不便宜。
于是二人直接约了个时间见面交流。
当然,会面的地点肯定还是选在了京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