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知识点链接
◎关于元曲的定义
元曲,是一种与唐诗、宋词三足鼎立的文学体式,包含散曲和杂剧两大类,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曲的产生和宋词一样起于民间,后经乐师、文人之手而形成严密的格律定式,但相比较而言,元曲有较大的灵活性,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在固定格式要求下允许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所谓自然,是指元曲能真实地表露作者的所见、所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情状”,品悟到其中的旨趣。
◎关于元曲音乐方面的体制
元曲作为当时的文学主流,在音乐方面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一宫调,即指元曲中音乐部分的曲调模式,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二曲牌,俗称“牌子”,是对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的泛称,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三衬字,即在曲律规定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的限制,一般用于句首,这点是与词最显著的区别,而词没有衬字。
除此之外,元曲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
◎关于元曲的发展及影响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元曲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向诗坛进军,还带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质朴自然的情致,元曲作家也多为北方人,如关汉卿、马致远等人;中期,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过渡,杂剧的创作虽然仍在发展,但势头明显减弱,散曲成为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等人;末期,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讲究格律辞藻,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等人。
总之,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主流,题材丰富多样,视野宽广,反映的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饱满感人,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大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