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转危为安
庆阳城外,蒙古鞑子像是蝗虫一般,铺天盖地的杀来。
他们会先用弓箭压制城墙上的楚军,接着扛着简易的云梯,嚎叫着冲上城头,挥动弯刀扑向守城士兵。
渐渐的,城头上的楚军越战越少,已经无力再将敌人杀下城墙。
越来越多的蒙古士兵在城头站稳脚跟,情势已经变的岌岌可危。
危急时刻,三边总督杨思诚让亲兵抬棺上城头。
他身穿铠甲,手持宝剑,立于棺材之上指挥守城。
杨思诚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虽然他是文官出身的儒将,但是也有挥剑杀敌的决心。
年近六旬的老将即使手臂被流矢射中,却依然站在棺材上鼓舞军心,一步不退。
主将的身先士卒激发了全军的血勇之气,楚军舍生忘死的冲向敌人。
许多伤员选择以命换命的办法,抱着蒙古兵一起摔下城墙。
终于,在楚军这股疯狂的反扑下,蒙古人的进攻又一次奇迹般的被打退了。
杨思诚被亲兵搀扶下来时,意识已经开始模糊起来,这是失血过多的原因。
他知道庆阳城要完了,他们不可能挡住敌人的下一次进攻,除非再一次出现奇迹。
就在他将要陷入昏迷的前一刻,他突然听到周围的士兵惊喜的喊了起来:“鞑子退兵了,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杨思诚挣扎着喊了一声:“不要出城,小心有诈!”然后就带着疑惑陷入昏迷。
他没有看到城外蒙古大军的状况,他们确确实实在仓皇撤退。
就在两天前,一些被攻破家园的牧民侥幸逃过楚军追杀,跑到了镇远关中报告了河套草原上发生的屠杀。
鞑靼大军刚刚收到留守镇远关的万夫长传信,听说家都要没了,这些士兵怎么还会有心思继续攻城。
察汗的直属军队只有三万,剩下的那些部落头领听说草原上的变故,都纷纷要求撤军。
察汗威望不足弹压不住,再不撤军士兵就要哗变了。
虽然他知道就这么回去会使他威信扫地,却也不得不下令撤军。
大明宫,养心殿。
隆庆帝倚在龙椅上小憩,他因为担心庆阳府的战事,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这时值班大学士谢谦急匆匆的前来求见,却被戴权拦在门口。
“谢大人,皇上刚刚睡着。
如果事情不急的话,您还是等皇上醒了再来吧。”
谢谦却说道:“军情紧急不容耽搁,我要立刻面见陛下,请公公速速进去通禀。”
戴权听到是紧急军情不敢再拦着,连忙进到殿内通禀,隆庆帝很快传谢谦入内。
“谢爱卿,有何紧急军情?”
隆庆帝面色苍白,他觉得八成是庆阳城破的消息传回来了。
却听谢谦说道:“启禀皇上,兵部刚刚接到庆阳府送来的塘报。
蒙古人已于两日前退兵,庆阳府之围已解。”
隆庆帝闻言先是大喜,随即又疑惑的问道:“庆阳府破城在即,蒙古人因何会退兵?”
谢谦说道:“这个尚不清楚,臣以为可能是蒙古人内部生变,不得不退兵。
这是塘报原本,请陛下御览。”
隆庆帝接过塘报看了一遍,这是庆阳知府送出的塘报,看日期正是两天前发出的。
他看了之后心里的疑惑就更多了,按照塘报的说法,那时庆阳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蒙古人只要再进攻一次肯定能破城,他们却在偏偏在这种时候撤军了。
隆庆帝不确定的问道:“谢爱卿,蒙古人这次退兵甚是蹊跷,这其中可会有诈?”
谢谦肯定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可能性不大。
庆阳府破城在即,蒙古人没有必要在这时候耍诈。
除非他们有更大图谋,想引蛇出洞,攻入关中。
不过依臣看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隆庆帝闻言点头说道:“戴权,传旨锦衣卫,尽快将蒙古人撤退的原因调查清楚。
此次蒙古大军入寇,边镇损失肯定很大。
谢爱卿,内阁要抓紧时间做好善后方案。”
“是,臣已派人通知众位大学士回朝议事,他们应该很快就能到了。”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
长驱千里去,一举胡虏平。
按剑从河曲,歌谣满帝京。
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镇远关上,贾琼望着被楚军追杀的仓皇奔逃的数万蒙古大军,吟咏出这首意气风发的凯旋诗。
一旁的杨震业痛快大笑道:“贾录事不愧小诗仙之名,这诗听着就提气。”
贾琼却有些愤恨的说:“可恨马图贪生怕死,空有数万大军却不敢前来支援。
致使我军兵力不足,无法全歼入关之敌。”
杨震业却笑着说道:“为帅者当着眼全局,不可计较一时一地得失。
如今鞑靼人已是丧家之犬,这几万残兵放他们回草原未必是坏事。”
贾琼不解问道:“这是为何,还请大帅指教。”
杨震业说道:“鞑靼人经此一战已经被我军吓破了胆,再不敢轻易进犯我境。
他们本来就是蒙古各部里实力最强的,所以才能占据河套。
如今鞑靼人虽然损失惨重,但兵力却还有近十万众。
他们如今损失了一大半族人和牲畜,想要恢复元气,又不敢来招惹我们,你说以后他们会如何做?”
贾琼立刻领会了,他抱拳道:“大帅英明,此时的丧家之犬,来日就是草原上的饿狼。
他们必定会想尽办法抢夺其他部落的牧民和牲畜,使草原陷入战火,自相残杀。
就算他们不动手,其他部落也有可能会趁鞑靼人虚弱之时前来抢夺河套草原,我军正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杨震业点头说道:“孺子可教也。
有一个词叫穷寇莫追,如若我们想全歼这股鞑靼军队,怕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到时蒙古其他部落,也会趁机吞并鞑靼人的地盘,成为下一匹对我虎视眈眈的饿狼。
我们如今没有实力占据河套,所以还不如让鞑靼人来替我们做守门之犬。”
贾琼郑重施了一礼说道:“听大帅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贾琼受教了。”
杨震业越看贾琼越喜欢,心说贾家出了贾琼这么个优秀子弟,总算是复兴有望了,自己定要帮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