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千古奇文《璇玑图》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织锦回文《璇玑图》及窦滔与苏蕙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东晋前秦苻坚时期的法门寺。

苏蕙,字若兰,武功人,约生于东晋前秦苻坚永兴元年(357年),嫁与寓居美阳镇的右将军窦真之孙窦滔,两人十分恩爱。其时,窦滔是苻坚的秦州(天水)刺史,但因忤旨,被贬至流沙(今敦煌)。临别时,苏蕙与窦滔依依不舍,窦滔更是山盟海誓,决不再娶。然而,窦滔在流沙却恋上了歌女赵阳台。晋武帝太元三年(378年),苻坚大举南进侵晋,任命窦滔为安南将军,赶赴襄阳。窦滔路过美阳家时,苏蕙见到赵阳台,对丈夫的背信弃义十分伤心,不愿同往襄阳。苏蕙独自在家,将自己对夫君的思念倾注于五彩丝线,织成诗文锦帕。窦滔收到妻子托人捎来的诗锦,深感其情深意厚,才华过人。他愧悔不已,送走赵阳台,盛礼把苏蕙接到襄阳团聚,恩爱愈炽。

后来,窦滔战死沙场,归葬于扶风故土。至今,扶风周秦坡仍留有窦滔墓,苏蕙则不知所终。

苏蕙在一幅长、宽仅8寸的方锦中,用五彩丝线织成841个字,29行,每行29字,形成以七言诗为主体,又包含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的有序组诗,顺读、回读、横读、斜读、交互读、蛇行读、退一字读、重一字读、间一句读、左右旋读,皆成诗章。千百年来,人们反复诵读,推敲揣测,竟得诗8000余首。它在回文诗中构思最奇特、最巧妙,其智慧确是惊人。当时有人看不懂,也读不出,苏蕙则说:“徘徊婉转,自为语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

唐代女皇武则天见到苏蕙的织锦回文,推崇备至,认为其“才情之妙,超古迈今”,赐名《璇玑图》,作序言褒扬。

由于《璇玑图》影响深远,过去周原一带,甚至关中西部,每逢女子出嫁,都要先织许多有方格图案的五彩手帕,散发给参加婚礼的亲友,意在告诫男方要珍惜爱情,毋忘夫妇之义。

〇前秦女诗人苏蕙所作织锦回文《璇玑图》

据记载,法门寺博物馆的西邻就是窦滔的府第。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法门镇人民为了纪念苏蕙及《璇玑图》,在巷北城门上方镶嵌“西望绫坑”四个大字和“苏氏安机处”五个小字。传说绫坑是当年苏蕙的洗锦池,池北有一渠清泉流入,再转到窦滔花园。离城门10多米处,还修建有一座大照壁,上刻“武镇秦国”四个大字和“安南将军遗址”六个小字。

回文《璇玑图》作为重要的文学遗产,历代都受到学子的尊崇,他们留下大量作品。而佛门与回文结缘,始自印度来华高僧达摩的《真性颂》。此后嗣音连绵,《敦煌宝藏》有宋太宗赵光义的《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1933年北平中央刻经院还出版了《璇玑图诗》。明学使臣至汉城,高丽往往派通晓汉文学的官员迎送陪同,诗文唱和,也留下不少回文;在越南陶娘歌里,喃译《织锦回文》,更是常见的曲辞名篇。最早进入中西文学交流领域的,也是中国回文织锦诗(见16世纪英国人George Puttenham所著的The Art of English Poesie)。在汉诗回文的影响下,日本人民运用和文的特点和规律创制回文和歌、回文运歌、回文俳谐。

我国历代回文专著,仅少数流传至今,如谢灵运撰有《回文集》十卷,然至唐末只剩一卷,宋后则湮没无闻。宋桑世昌编《回文类聚》,分类纂辑自晋迄南宋诸家回文诗词图录。成书后明万历中云间张之象、清康乾间吴郡朱象贤又进行补辑。朱氏补辑,其生前多次重刻,先后刊行的计有四卷本、五卷本、十五卷本。张续、朱续虽疏漏颇多,遭到四库馆臣的批评,然流传至今,波及海外,200余年来,未闻有人再续或另编总集。《回文类聚》一书,现在除图书馆入藏外,于民间已难觅其踪迹了。

30多年来,法门寺博物馆举办了苏蕙、《璇玑图》、中华回文等学术文化研讨会,组织岀版专著,曾在苏宅原址征地20亩,规划建设“中华回文馆”,弘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