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团坡“褐土之谜”
沿断蛇丘东北行,过擂鼓墩不远,有一大片绵延起伏的丘陵地带。在丘陵的尽头,有东西横亘的两个小山包,高约20米,人称“东团坡”“西团坡”。往东约700米,有水自北往南流过;往南约 2500米,有涢水自西往东而来,并与水交汇。1965年11月,这里成了解放军某空军雷达修理所的营地。
1977年9月,经上级部门批准,营地在这里扩建厂房,于是开山炸石,平整土地。据村里老百姓讲,以前这里有一个小庙,抗战期间,地方武装部队在这里挖过战壕。因为表面是一层含沙黄褐泥土,刚开始他们只是用人力挖。但是往下挖,出现了红色砂岩,于是就用推土机推。推了不久又不行了,岩石十分坚硬,只好改为先用炸药炸,再用推土机推。施工不久突然发现,下面竟有一大片质地松软的褐色泥土,不用爆破就能轻易地把土挖走。
当时分管基建的副所长王家贵曾在北京建工学院受过建筑专业培训,听说过“秦砖汉瓦”等有关历史知识,见此情景隐约觉得奇怪,于是约了营地的几位所长和政委一起来到现场观察。有的说,这可能是当年的庙基吧?有的说,怕是战壕坍塌后的残迹吧?也有的说,说不定这里原来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后来被淤积了,今天炸出来的就是红色岩石中的大片褐土。王家贵说:“只怕是下面有什么文物古迹哩?”雷达修理所所长郑国贤是个业余文物爱好者,平时喜欢读一些历史故事与文物考古类的书。王家贵的话引起了他的重视,他托人买了几本《文物》《考古》杂志,大家研究后更觉得褐土下面有些名堂。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使命感使他们毅然做出了两项决定:一是向县文化部门通报,请他们火速派人来现场勘察;二是在组织施工时密切注意地下情况,严防文物受损。
当时县里还没有专业文物考古机构。营地的电话打到县文化馆,未能引起重视,也不见有人来。而施工现场却又出现了新情况,民工梁某挖到几块旧铜,拿到城关废品收购站卖了,换了几包烟。为此,王家贵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向民工们郑重宣布:“以后凡是挖到旧铜、铁或陶瓷器要立即报告,一律交到所里。”果然,没几天,在这大片褐土的东南方不远处,又挖出了几件铜器。
王家贵喜出望外,当即将这几件铜器拿到办公室,营地的政委、所长、主任工程师等人闻讯,又凑到一起议论开了。他们将仅有的一些文物考古图书拿来对照,认出其中一件是铜鼎,一件是铜车軎,都是重要文物。这几位热爱祖国文物的中青年军官,又一次来到施工现场仔细勘察,热烈讨论,并一致认为这褐土下面可能是一座古墓。于是他们又做出了两项决定:由王家贵尽快去县里当面报告,请求派人勘察,做出正确判断;已出土的铜器由营地妥善保管,日后上交国家。
○曾侯乙墓发掘前情景
图中部为旧水塔的位置
此后,就有了王家贵的三次县城之行。
1977年11月26日,王家贵向县文化馆的领导汇报了施工中发现一大片褐色土的经过和他的怀疑,县文化馆派了一名工作人员和他来到现场。这名工作人员绕这片褐土转了一圈,问:“以前有没有坟包?有墓门、墓碑没有?”王家贵说:“没有。”工作人员说:“那就不是古墓,你们继续施工吧!”王家贵还领着这名工作人员到办公室看了几件铜器,工作人员说这是文物,待他向领导汇报后派人来取。
现场继续施工。王家贵还是放心不下,继续注意土层的变化。没几天,褐色土层中又出现了一些黑色胶状泥土,太阳一晒又变成灰白色。王家贵向郑国贤报告,他们都觉得这些泥与马王堆考古的纪录片和发掘报告中讲的那种白膏泥差不多,这可能又是一个证据,因而商定再去县文化馆报告。
1978年1月30日,王家贵又去了县文化馆,领来一位同志看了现场,特别看了青色、白色的胶状泥土。可是这位同志还是说:“不是古墓,你们继续施工,没关系。”
两次报告,两次否定,可是营地施工战士们心中的疑问并没有解除。过了春节,施工继续进行。为了慎重起见,王家贵要求打眼放炮严格控制,打眼一个孔不得超过60厘米,装药量一次不得超过200克,并加强巡回检查。
2月21日,又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在炸松了的红砂岩和挖松了的褐色土下面夹有一些麻灰色碎石块。王家贵又将政委李长信和郑国贤约到了现场。这些到底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砌筑的呢?他们动手清理以后,大吃一惊,原来下面有一层大小相近的石板,这些石板经过加工,铺砌成一个平面。他们更加坚定地认为下面必是古墓无疑。同时也深感遗憾,这一层石板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失去了原貌。于是,他们做出了两项决定:一是通过电话向武汉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刘梦池请示,请求批准暂时停工;二是由王家贵第三次去县里,找县文教局,无论如何请他们派有经验的专家前来。
○墓坑填土层中铺砌的一层大石板
王家贵第三次上县城是在1978年2月26日,这一次,他反映的情况受到了县文教局局长王君惠的重视,他立即派县文化馆副馆长王世振去现场勘察。王世振曾在省里的考古训练班学习过,懂得考古这一行。他经过勘察,初步判断这是一座古墓。但他同时说:“这么大的墓未曾见过,且形制特殊,呈多边形,与常见的长方形不一样,有些问题我还说不清楚。”于是,他马上向襄阳地区报告,请地区文博馆派人来进一步勘探认定。与此同时,营地向刘部长的请示也得到了明确的答复:同意暂停施工,保护文物。事情从此出现了大转机。
这里要感谢那些为保护文物做出贡献的解放军官兵,如果没有他们保护文物的高度责任心和出色的工作,这座古墓说不定就毁在爆破声中和铲车下了,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