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文豪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来钱快(求收藏)

自从稿子邮寄出去以来,李学海开始全面进入复习状态。

上午复习政治、语文,下午是英语、历史、地理,晚上背数学公式与做练习题。

当然偶尔也会写上一两千字的《童林传》,放松放松脑子。

一段时间下来,他几乎整天捧着一本书,在屋子里面死记硬背,或是在院子里面朗读。

看得刘慧越发欣喜,不仅每顿继续给他准备一碗鸡蛋水,还专门去了一趟供销社买了四瓶麦乳精回来,每瓶3.05元钱,四瓶总共花了12.20元钱。

这可给李学雅羡慕的够呛,嚷嚷着她也要考大学。

只是让李学海感到无奈的是,大杂院里面谁家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大事小事全在众目睽睽之下。

他整天复习与麦乳精的事,自然也瞒不住。

院里不少人感到十分好奇,李学海好不容易返城回来,不好好找工作安置,反而整天刻苦读书,刘慧还给买了麦乳精补充营养,也不知道李家究竟是图个啥。

好在每次有人问起,都被李学海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了过去,而且他说得语焉不详,等将来正式恢复高考,那也是他运气好。

眼瞧着到了9月末,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国营食堂变得忙乎起来,刘慧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回来。

李顺民也要到下月初才能回来,李学霞则为了医院的中秋晚会排练节目,中午饭都不回来吃,李学雅中午都是在学校食堂吃饭。

这几天每到中午吃饭时间,李家就剩下了,李学海一个人。

他摸了摸兜里仅有的十来块钱,犹豫了一下,没敢出去吃,选择热了一碗高粱米水饭,配着咸菜丝,准备凑活一顿。

吃着高粱米水饭与咸菜丝,李学海心中不由生出一丝焦急。

这都已经半个月过去了,《故事会》编辑部连一封回信都没有,这样下去,别说换房子的事,只怕连抽烟的钱都快没了。

这时候的香烟价格,虽说不贵,但也不怎么便宜。

大重九售价0.29元,大前门0.33元,红叶0.32元。还有八达岭售价0.27元,香山0.34元,恒大0.30元。

李学海怕抽不惯没敢乱买,就买了一盒大前门,打算先尝尝。

说起来,七十年代的香烟都是用的纯正烟丝,味道十分香醇,至少大前门的味道,相当不错。

只有一点多少有些不太习惯,没有过滤嘴不说,还得找人偷偷的换烟票。

李学海的烟瘾不算大,不然也不会一直忍到现在才敢找人换烟票。

他撑死了也就两天一盒,但加上换烟票的钱,也不是一个小数。

时间一久,难免有些罗锅上山---钱紧。

恨不得快点拿到稿费。

对《童林传》的质量,他还是有把握的,不说大火,但绝对质量上乘,只要符合《故事会》的刊登题材要求,肯定能够发表。

就怕《故事会》编辑部的编辑,跟《燕京文艺》一样,不敢刊登侠义题材作品。

不过时代如此,谁也没有办法,弄不好只能先等几年,等到《武林》创刊再说。

眼见兜里的钱越来越少,他觉得不能在《童林传》一棵树上吊死,必须重新找一个符合当下形式的题材,首先排除的就是侠义小说,他还没有那么头铁。

收拾完碗筷,李学海回到房间里面,把已经写了一半的稿纸收了起来,换上一张空白稿纸,略微沉思了一会,便开始动笔。

这次他不打算继续写长篇小说,毕竟篇幅太长,写的太慢。

这次他打算抽空写一个短篇小说。

同样是以古代为主题,不过不是侠义题材,而是改编自傣族的一个神话传说,准确点说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

估计快的话,顶多六七天时间就能写完,运气好,说不定下个月就能发表,拿到稿费。

这样来钱快的项目,对李学海来说最合适不过。

“学海,在不?”

这时一个十分熟悉的声音响起,门口康俊宝手里拎着一包月饼,探头探脑的往里屋望着。

“在呢。”

李学海只好答应了一声,起身来到客厅,正好看到探头探脑的康俊宝,不禁有些好奇看着他手上拎着的月饼。

“你这是打算出门串亲戚?”

如今的中秋节送礼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就连月饼都很少有人买,一是月饼贵,不好买,二是各家各户都习惯自己做团圆饼。

团圆饼是燕京本地的一种特色面食,将发好的白面加上碱揉好擀成四片薄面饼,然后在面片上撒上芝麻酱、糖桂花汁,再放上一些核桃仁、葡萄干等果脯,一层层叠好,再擀一块比较大的面片,从上向下将其包成一个圆形的饼,最后放在蒸笼里蒸好即可。

吃团圆饼寓意着全家团圆,和和美美。

“串什么亲戚啊!”

“我是来看你的。”

见只有李学海一个人在家,康俊宝松了一口气,把手里拎着的月饼放到桌子上,自己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

“真新鲜了,今儿太阳打西边儿出来的吧!”李学海给他倒了一杯茶水,看着桌子上的月饼,满脸疑惑。

虽说二人从小在一个院里长大的不假,平日里关系也算不错,跟着他去放映电影打个牙祭什么的,绝对没有问题。

但要说特意拎着月饼上门看望自己,他自认为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这不是眼瞅着要过中秋节了嘛。”

康俊宝摸了摸水杯不是很烫,便拿起来喝了一大口,这才说道:“怎么样,有时间跟我去村里逛逛?”

“最近过节村里热闹的很,队上有硬菜,吃完晚上睡上一觉。第二天一早,还能去山里打猎,到时打上两只野猪、黄羊回来。”

他也不管李学海答不答应,滔滔不绝的说着。

他倒是没有瞎说,过中秋节,村里队上肯定要放映电影,硬菜准备的也比平常多。

上山打猎,更是小事,跟队上打一声招呼就行,顶多他多放两部电影,保准没人敢乱嚼舌头根子。

李学海静静听着不说话,这又是送月饼,又是上山打猎,指定是有什么事。

反正他又不着急。

“咳咳!”康俊宝说的有些发干,偏偏李学海就是不搭话,不是点头,就是嗯嗯两声。

他只好轻咳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学海,你的书借我抄抄行不?”

听到康俊宝的话,李学海心想原来如此,脸上却露出略微惊讶,“你借书干什么?”

“你说呢?”

“当然是用来复习准备考大学。”

康俊宝带着一些试探的问道:“你是不是早就得到消息了?”

1977年9月25日的会议最终表决日,全体一致通过恢复高考。

很多大学、教育部门等等,已经开始准备考试、出题、招生的注意事项。

恢复高考的消息,算是彻底在燕京传开了,就差正式公布。

“你也打算复习高考?”

这次李学海是真的有些惊讶了,要知道康俊宝是放映员,正经八本的八大员之一,比眼下很多大学生分配的工作都吃香。

“别忘了,我也是高中毕业。”康俊宝带着几分得意,神情非常激动,“我也想考大学。”

李学海点了点头,他知道非老三届高中生与知青也可以参加高考,只是老三届不受年龄限制而已。

其余考生年龄限制在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

康俊宝是高中毕业,确实可以参加高考。

李学海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问道:“你的高中课本呢?

“被我妈卖了。”康俊宝一脸无奈,家里又不缺那几毛钱,没事卖它干啥。

“啊!”

“怎么卖了呀?”

不等李学海说完,就听康俊宝撇了撇嘴说道:“跟你妈一起卖的。”

李学海嘴角抽搐了一下。

原来是跟我妈一起卖的。

那算了,卖的好,卖的对,卖的呱呱叫。

“现在满大街到处都在找以前的高中旧课本,特别是老三届的;那些旧书店、回收站都快被人给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找不出来几本,哪怕出高价都有人愿意买。”

“所以我只能求你来了。”康俊宝拿起暖壶往茶杯里续了续水,咕咚咕咚又喝了一大口,一嘴的廉价茶叶沫子,换成燕京的话,那叫高碎,味道香着呢。

他倒不是怕花钱,而是根本就买不着,老课本,书店没卖的,旧书店与废品回收站,天天有人守着,一般人去了也排不上队。

实在是没办法了,他才想着借李学海的书抄抄。

“你想借哪本?”

看着对面坐着的康俊宝,李学海实在是有些张不开口拒绝。

何况他准备报考英语类专业院校,跟康俊宝应该没有什么竞争。

再说燕京也不是什么偏僻乡村,估计很快就有出版社紧急印刷一批教材出售。

“哪本都行。”康俊宝说话都带着一丝颤抖,只要是以前的旧课本就行,不管是哪科都行。

总比抱着那两本中学课本复习强。

“先说好了,只能来我家抄写,不能带走。”李学海先打了个预防针,免得弄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来。

“行。”康俊宝一口答应下来,没有丝毫犹豫。

李学海没有再说什么,起身回屋找了一本高三数学课本回来,将其递给康俊宝。

这几天他都是用《数理化自学丛书》中的《代数》复习,数学课本很少用。

康俊宝接过来看了一下,高三数学课本,还是1966年出版的,不由激动不已,高考数学,可是重中之重。

然而,他小心翼翼的翻阅了几页,却流露出一丝尴尬,“那个我能不能先从高一的抄?”

“行。”李学海起身给他换了一本,刘慧借的高中课本非常全,从高一到高三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