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战计划
“这样吧,你来我们医疗队吧,正好你以前的身份是最高源能研究所的研究员,以后给我打下手得了。”
这次刘世亨直接点头答应,除非死亡,这种级别的战争他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那还不如和折秋泓呆一块呢。
走出营帐,外面天空中落的雪已然下大,营帐上都铺了厚厚的一层。
回到后备军官参谋团,刘世亨这才得知前线指挥部发布了新的作战计划。
前线指挥部全盘否定了战士们私下猜测的作战计划。
作战计划的要求就六个字:死攻、死战、死守!
不砍死大尖不罢休!
不攻破飞船不罢休!
不毁坏传送阵不罢休!
“怎么,怕了?”阿历克塞走过来。
刘世亨犹豫,然后点点头。
怕死而已,没什么耻于承认的。
“就在刚刚不久,来了好几架大型运输机,运来了好几百个全甲战士,还有援军在源源不断地赶来。”阿历克塞想抽烟,但怎么都点不着,索性作罢。
“你说现在赶来的那些援军,还有已经在这的四万人,你说我们怕不怕死?”
“我们都怕死啊,但同时我们又有着超越死亡的决心与勇气,它帮助着我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要知道,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大于死亡的啊。”
简单地开导刘世亨两句,阿历克塞没有再多说,多说无用,他打开地图,两人开始研究指挥部的作战计划。
“一部分超级战力们和精锐小队先行快速冲阵,直接冲上雪山上三分之一的位置,凭借地形构筑防御阵地,立旗死守,切断下方大尖回防战列舰的道路。”
“这有点不对啊,”刘世亨指着地图:“现在这片全是大尖,他们这是直接冲进腹地,万一战列舰上的大尖和雪山上的大尖里应外合怎么办,那样他们不就腹背受敌了吗?”
“其实这是最理想的情况,”阿历克塞指着代表大尖战列舰的黑圈说道:“只要大尖敢这么做,那我们的其他超级战力和剩下的精锐小队将会在第一时间攻击战列舰,死攻。”
“如果大尖没有那样做,那么我们将会环山,在雪山下三分之一处,用精锐小队作为骨架,普通小队作为血肉填充,建立环形阻击带,死守。”
“现在配备的通话器只能在两百米内无障碍通话,所以作战的时候都会带上旗帜,一切状态看旗帜,每个小队镇守一片区域,旗在人在阵地在,旗倒人亡阵地失。”
刘世亨没来由地打了个哆嗦,他似乎已经看到雪山是死尸遍野、血流成河的场景了。
蔚蓝联军的战无退路,可不是说说而已。
“我们承担的是普通小队的作战任务,而我们队的实力又比普通小队强,所以我们的战损率应该会小于50%。”
刘世亨又打了个哆嗦。
“好了,不吓唬你了,”阿历克塞哈哈笑道:“明天清晨就要总攻了,你赶紧好好休息休息吧。”
蔚蓝联军在短时间内集结,在仅仅发起几次试探性进攻后便发动总攻。
不是不想等,实在是等不了。
给梭形飞行器一点时间,它能给你拉来一个巨大的战列舰和上千大尖,那给战列舰一点时间,这战列舰能拉来什么东西?
不敢想啊!
别说能拉来多大的东西,就是往这源源不断地运梭形飞行器,也会让越来越多的大尖聚集,蔚蓝的胜算只会越来越低。
对于这一仗,蔚蓝有足够的决心,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将雪山上的大尖尽数消灭。
尽管这需要巨大的牺牲,但百年以来,蔚蓝一直是这样,在牺牲与痛苦中快速成长。
拿着地图和作战计划,刘世亨走出营帐,去找折秋泓。
来到折秋泓的营帐,果不其然,折秋泓说她已经知道了。
“你没被调过来,”折秋泓抱歉的说:“我的提议被拒绝了,他说明日总攻,不能把作战序列的队员调到后勤医疗。”
这个结果刘世亨已经有预料。
作战计划要求蔚蓝战士死战,任何一点微小的力量都不会放过,更别说主动把队员调走了。
这天晚上,刘世亨睡得很早,或者说,绝大部分蔚蓝战士都睡得很早。
第二天天蒙蒙亮,大部分战士便已经醒来,开始生火吃早饭。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将是最后一顿早饭。
气氛并不沉重,不时有人在笑骂打闹。
刘世亨匆匆吃过饭,将作战服穿在身上,外面穿上折秋泓给的嫁妆。
一套全身死铁铠甲。
背后用钩钉钩住背上折秋泓送的两把特制全死铁战刀,战匣装上折秋泓送的四块高浓缩特制源能块。
蔚蓝制式的战甲只能装两块浓缩源能块,这个能装四块的战甲是折秋泓特意送过来的。
可以说,他全身除了内衣之外,全是折秋泓送来的特制装备。
这种规模的大战,刘世亨干脆把能用的全部用上。
穿戴完毕,一个全身黝黑发亮的全甲战士出现在空地上,威风凛凛。
“集合!”曹平一声大喝。
四十人的队伍很快集合完毕,刘世亨站在最后。
曹平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一一扫过,温柔而坚定。
目光扫到刘世亨面前,明显停了一下,“刘世亨,作战的时候你跟着我。”
“所有人都有,出发!”
后备军官参谋团沉默着朝预定位置进发。
“出发!”
“出发!”
在这一刻,或相似或同样的命令,由无数队长向作战小队下达。
全部四万人的作战队伍,从各个营地出发,迈向蔚蓝第一次捍卫全面战争的战场,迈向几乎必死的战争。
……
四万人的队伍全部铺开太过庞大,战前动员被按照语种分为多个集结点进行。
每个集结点的小队,都是按照预定冲锋队形列阵。
华夏方面军来了五千多人,其中几十支精锐小队,此时全部拿着小队的旗帜阵列在队伍最前方。
在他们的更前方,是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一个五十多岁、个子不高的军人走上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