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激动且略有忐忑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是将它和记英语单词结合起来,还是非常少见的。论起创作这部书的缘由,就要谈及我自己的经历。我是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的“科班生”,在大学时代,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广泛地大量记单词的经历,大学的业余时光,我是在捧着一本厚厚的字典,勤加记忆中度过的。我曾经想,有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记住那些相对复杂的单词,而且还能牢牢地记住,最好永远都不要忘,而且在记忆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出记忆的乐趣,这样的话,记单词不就不那么痛苦,反而是一种乐趣了吗?本科毕业多年,我依然坚持学习英语,在硕士毕业后,我有幸从事了编辑事业,成为一名为人审稿,每日与书稿打交道的编辑。从事编辑工作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使命,我经常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也在编辑工作中更深地体味到学好历史,领略中国文化独特内涵的作用。作为一个“资深”文科生,我虽在读高中时就系统地接触中国历史,但受限于专业,从没有仔仔细细地通过史书来品读历史。编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古人的历史资料中,通过他们的笔,实现千年的对话,倾听中国历史上那些知名人物的故事,或动容,或钦佩,或伤感,或欢喜,这是人生的一种感悟,也可以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增长个人才智方面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通过读中国历史来记忆单词,看似“不搭”,实则有效、有趣味且有意义。在我很小的时候,大约五六岁时,因为还没有办法完全理解音标,这让我在记单词的时候总会记不住单词的发音。为此,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用中文的谐音来记单词的拼读。后来长大了一些,我才可以渐渐使用音标来直接拼读单词,加以记忆。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的思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语言上。汉语讲求“意”,英语讲求“形”。因而汉语总带有一些想象以及“不严密”,诸如“大约,少许”就是汉语中经常使用到的说法。而英语则重视逻辑语法结构,很多中国学生在一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就是因为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它的很多语言规则和汉语是大相径庭的。但是,在本书中,我选择了中国人会想到、会使用的记单词的方法、窍门,这就把来源于西方,通过音标来记单词、识别单词的方法转化为我们乐于且易于接受的方法。特别是搭配中国文化中的知名历史人物、成语故事等,这就拉近了国人与记忆英语单词的距离,让我们可以使用自己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外来文化。
非常感谢在我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细致严谨的编辑加工整理与孜孜不倦的解答,作为一个新手编辑,实在有太多的前辈值得我学习且仿效,未来的路很长,这些优秀的前辈对我来说,就是一盏盏指点前行的明灯,激励我,鼓舞我,指引我一直走下去。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白天,我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为他人编审稿件;夜晚,一连数月寂静漆黑的夜里,我在桌前写作。其中若有不足,请大家海涵,总会有更好的记单词的方法不断涌出,期待与各位读者共同探讨!
杨柳牧菁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