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必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总论

、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八分、飞白、章草等。

【注释】

①真书亦称正书,一般称正楷或楷书。

【译文】

真书、行书、草书的笔法,都渊源于篆书、八分、飞白、章草等。

圆劲古澹(淡),则出于虫篆

【注释】

②篆书是一种曲线圆写的书体。秦书八体有“虫书”,王莽改定六书易称“鸟虫书”,是篆书的一种。这里的“虫篆”,是篆书的通称,不一定指“虫书”“鸟虫书”。

【译文】

圆劲古朴的地方,出自篆书;

篆书

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

【注释】

③书法术语:捺笔称“波”,“”称“纵波”,“”称“横波”。撇称“拂”。这里的“波发”,疑当作“波拂”。

④“八分”,简称“分书”,是有挑脚的“隶书”。

东汉《礼器碑》(八分)

【译文】

点画撇捺,出自八分;

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

【注释】

⑤东汉大书法家蔡邕有一次看见漆工用漆帚刷字,回去试用漆工刷字的方法写字,称为“飞白”,主要是漆帚平而扁,笔画转折处,必须将帚来回反复,方能成字。写“飞白”,一般用漆帚或用散笔,或用相思木(红豆树)笔、毡笔。

【译文】

转锋换笔,有向有背,出自飞白;

唐·武则天《升仙太子碑》碑额(飞白)

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

【注释】

⑥“章草”形成于西汉中叶,是用“八分”笔法写的草书,所以亦称“隶草”。

【译文】

简便痛快,出自章草。

西晋·索靖《出师颂》

然而真、草与行,各有体制。欧阳率更、颜平原辈以真为草;李邕、西台辈以行为真。

【注释】

⑦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贞观中官太子率更令,封渤海县男,人称“欧阳率更”。

⑧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时官平原太守,封鲁郡开国公,所以人称“颜平原”,亦称“颜鲁公”。

⑨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唐开元中官北海太守,代宗时追赠秘书监,所以人称“李北海”,亦称“李秘监”。

⑩李建中,字得中,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宋太平兴国进士,曾三任西京留司御史台,所以人称“李西台”。晚年自号岩夫民伯。

唐·欧阳询《虞恭公温彦博碑》

唐·颜真卿《湖州帖》

唐·李邕《李思训碑》

北宋·李建中《贵宅帖》

【译文】

然而不论真书、草书和行书,各自都有自己的体制。如欧阳询、颜真卿他们是用真书的笔法来写草书的;李邕、李建中他们是用行书的笔法来写真书的。

亦以古人有专工正书者,有专工草书者,有专工行书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或云:“草书千字,不抵行草十字;行草十字,不如真书一字。”意以为草至易而真至难,岂真知书者哉!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专务遒劲,则俗病不除。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白云先生、欧阳率更《书诀》亦能言其梗概,孙过庭论之又详,可参稽之。

【注释】

⑪古代书家真、草、行各体俱工者,多不胜举,姜白石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⑫白云先生即天台紫真。相传王羲之述天台紫真传授笔法:“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云云,可能是后人伪造。

⑬欧阳询有付儿子善奴《书诀》云:“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形枯;复不可肥,肥则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⑭孙过庭,字虔礼,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垂拱时著《书谱》六篇,分为二卷。今仅存他自书《书谱序》卷上一篇传世。

【译文】

只因古人有的专工真书,有的专工草书,有的专工行书,确没有能兼擅其美的。有人说:“一千个草字,抵不上十个行草;十个行草,抵不上一个真书。”意思以为草书最易,真书最难,这岂是真正懂得书法的话!大抵下笔时,如完全模仿古人,字就缺乏精神;如一味讲求挺拔,又无法洗掉俗气。所贵熟练精通,心手相应方好。白云先生和欧阳询的《书诀》,对这问题,颇能得其大概,孙过庭说得更具体,都可以作参考。

唐·孙过庭《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