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综合智慧能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2 现代能源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如图1-5所示,能源革命离不开能源、经济与环境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复杂系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需要协调以达到双赢。一方面,能源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即物质基础之一,因此经济增长对能源有依赖性;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可以促进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将对自然界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其废弃物将对环境造成污染。能源发展一直伴随着安全性(安全稳定供应)、经济性(可行性、可及性、价格低廉)、清洁性(环保性、环境友好、清洁低碳)等问题。如何做到三元均衡、协同发展是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个课题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量化。这通常需要定义新的指标。

脱钩(Decoupling)是能源环境发展的关键词。脱钩理论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描述阻断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或环境污染之间联系的基本理论,20世纪末,OECD将脱钩概念引入农业政策研究,并逐步拓展到环境等领域。以“脱钩”这一术语表示二者关系的阻断,即使得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或环境污染脱钩。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经济的增长一般带来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的增大,但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政策和新的技术时,可能会以较低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换来同样甚至更快的经济增长,这个过程被称为脱钩。脱钩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和衰退性脱钩,负脱钩可以划分为扩张性负脱钩、强负脱钩和弱负脱钩。其中,强脱钩是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最理想状态;相应地,强负脱钩为最不利状态。当经济总量持续增长(ΔGDP>0)时,能源碳排放的GDP弹性越小,脱钩越显著,即脱钩程度越高。

图1-5 能源革命与“能源不可能三角”

为应对全球变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于2009年11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前,首次提出“单位GDP碳排放量”的概念,对全世界宣布了清晰、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单位GDP碳排放量(Carbon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又称CO2排放强度,主要用于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在生产过程中为创造单位生产总值(GDP)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碳排放量越小,表示经济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越低。

2012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约12亿吨标准煤,以能源消费年均2.7%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4%的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6.8%,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24.3%,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截至2021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如图1-6所示,虽然我国CO2排放强度仍居全球高位,但近30年内已经大幅降低。根据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1.77%可知,中国完成了2009年提出的目标。

图1-6 1990—206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变化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