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能源
1.1.1 能源及其属性
能源,又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或可做功的物质资源。《能源百科全书》解释:“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社会越发展,生产力越强,人类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越高。可以说“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
人类的进化与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远古时期,人类学会了用火燃烧树枝来烹饪、取暖、照明等,能源利用由此进入了柴薪时代。到17世纪,煤的开采和利用开始改变人类的生活。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煤炭时代的到来。1854年,世界第一口油井让人类步入石油时代。经过100年的开发,内燃机和电力的使用使石油的全球消费量在20世纪60年代超过了煤炭。虽然石油需求至今仍在上升,但是它作为传统化石能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机。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正掀起新的能源革命,或将步入综合智慧能源时代。
除了上面提到的柴薪、煤和石油,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其他能源,它们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最终来源,分为以下三大类。
来自太阳的聚变能量: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太阳光热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
来自地球本身的裂变能量: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
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2)按形成条件,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者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焦炭、蒸汽、液化气、酒精、汽油、电能。
(3)一次能源按其能否循环使用和能否反复得到补充,又分为非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的一天的能源称为非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核燃料均为非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利用再生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海潮能、地热能等均为可再生能源。
(4)按普及与否,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技术较成熟、应用较普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新能源:正在研发利用,但尚未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
(5)按清洁与否,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广义的清洁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狭义的清洁能源指的是可再生能源。
非清洁能源:与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相对,非清洁能源按含碳量分为高碳能源和低碳能源。一种能源属于高碳还是低碳可以用它的碳排放系数来判断,即每一种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质量数。根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假定,可以认为某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是固定不变的。碳排放系数通常指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物、六氟化硫等其他温室气体,一般折算成二氧化碳后再参与计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氧化碳当量。
碳排放系数的确定有利于碳排放量的估算。碳排放量难以直接测量,通常采用间接的办法,如估算发电厂的碳排放量,是看发电厂用了多少煤炭来燃烧发电,而不是去捕获并计算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将各类能源消耗的实物统计量转变为标准统计量,再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加总之后就可以得到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一旦确定,就可以掌握各部门碳排放现状,从而发放配额,这是保证碳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节能减排,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如表1-1所示。
表1-1 各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
说明:1.低位发热量相当于29307千焦(kJ)的燃料,称为1千克标准煤(1 kgce)。
2.上表前两列来源于《综合能源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3.上表后两列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发改办气候[2011]1041号)。
4.“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计算方法,以“原煤”为例,1.9003=20908×0.000000001×26.37×0.94×1000×3.66667。
除以上分类方法外,能源的分类方法还包括:按是否为化石分类,可分为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按是否可燃分类,可分为燃料能源和非燃料能源;按是否为商品分类,可分为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同时,能源也有能量多少和品位高低之分,能量是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角度阐述其蕴含的热力学能,而品位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揭示其蕴含的最大可用功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