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体系——人工智能产品框架
人工智能产品是指所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的产品的总称。根据思考角度的不同,产品框架可以分为两类——基于技术的产品框架和基于用户的产品框架。
1. 基于技术的产品框架
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角度考虑,人工智能产品可以分为运算智能产品、感知智能产品、认知智能产品、类脑智能产品4个产品层级。从运算智能产品到类脑智能产品,技术复杂程度由低到高,如图1-9所示。
图1-9 人工智能产品的产品层级
1)运算智能产品
具备运算智能是人工智能产品发展的基础阶段。运算智能产品更多地依靠计算资源来获得智能。大数据平台、云平台和物联网都属于广义上的运算智能产品。例如,IBM公司早期推出的深蓝计算机曾战胜过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其原理就是通过大量快速搜索产生走棋策略。
2)感知智能产品
具备感知智能是人工智能产品发展的初级阶段。感知智能产品主要用来替代人类的重复性劳动,没有涉及或少量涉及演绎、归纳等复杂逻辑。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技术或产品都处于这个阶段,如图像识别、机器翻译、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
3)认知智能产品
具备认知智能是人工智能产品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上升到抽象层面,认知智能产品应能解决概念理解、语义分析等问题。整体来看,认知智能产品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这一阶段的发展依赖于生物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当前,语义分析类产品被看作认知智能的开端。
4)类脑智能产品
具备类脑智能是人工智能产品发展的最终阶段。类脑智能产品具有与人脑类似的思维,甚至能够模拟人的一切思维活动。目前达到这一阶段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还有赖于生物神经科学领域技术的发展。
2. 基于用户角色的产品框架
从用户角色的角度考虑,人工智能产品可以分为过程类产品与终端类产品。过程类产品是指可以提供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输出的产品,其目标用户是产业链中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或软件服务商。过程类产品更倾向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输出,且具有通用性,如语音识别模块、自然语言处理模块、图像识别模块等。终端类产品是指面向大众或行业用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产品或解决方案。终端类产品服务于产业链中的最终消费者,而不是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终端类产品通常对用户痛点有深入研究或具有较深的行业属性,具有便捷的交互界面,也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终端类产品是基于基础平台的数据承载能力、建模能力等搭建的符合行业与业务特点的产品。
1)过程类产品
过程类产品是指以提供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输出为主的一类产品。过程类产品的目标用户是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而不是产业链中的最终消费者。过程类产品能够进行相对通用的技术能力输出,为其他业内厂商提供技术服务或解决方案。云平台、算法能力模块、底层开发平台等都属于这一类产品。
云平台是一种基于软件和硬件资源的服务体系,具有计算功能和网络存储功能。云平台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存储型云平台、计算型云平台和混合型云平台。存储型云平台是指以提供存储服务为主的云平台,用户可以将数据存储于该云平台,免去自建数据中心的麻烦;计算型云平台是指以提供运算资源为主的云平台,该云平台可以在用户对计算资源的要求较高时快速调取计算资源,可以方便地进行算力调度;混合型云平台是指综合了存储型云平台与计算型云平台的特点,可以提供存储服务与算力服务的综合型云平台。
云平台属于大型基础技术服务平台,属于过程类产品中的基础性产品。能够提供云服务的都是大型IT企业,包括阿里云、亚马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及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
通用的人工智能能力模块是指已经训练好的算法模型,通过调用接口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智能服务。人工智能能力模块是一类典型的过程类产品,如图像处理模块、自然语言处理模块、语音分析模块等。这些人工智能能力模块输出相对通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将多个模块组合使用。这类产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省去了用户自己开发模型的过程;缺点是由于模块具有通用性,难以很好地切合用户的使用场景。
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是一类算法开发的基础框架。当前主流的开源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包括谷歌公司基于DistBelief开发的TensorFlow,脸书(Facebook)公司开发的PyTorch,以及百度(Baidu)公司开发的PaddlePaddle。这类产品就像一个功能强大的机床,可以帮助人们构建出不同的人工智能产品。如图1-10所示,过程类产品以技术为先导,倾向于提升产品底层的服务能力。
图1-10 过程类产品与终端类产品
2)终端类产品
终端类产品是指满足用户需求的最终产品形态,往往具有较强的行业属性。终端类产品的用户是产业链中的最终消费者。终端类产品不仅可以提供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输出,还可以针对某一特定行业或场景满足业务需求。终端类产品作为效率提高工具,通过提高产业效率引导产业形态升级。例如,在零售领域,从语音检索商品到VR购物,提高了人们的购物效率,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购物习惯;在医学领域,核磁共振分析平台可以自动识别核磁共振图像中的异常,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在政务服务领域,智能政务的出现使居民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自助缴费;在交通领域,智能物流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车队管理方式,优化仓库存储配置。如图1-10所示,终端类产品以功能为先导,结合技术架构解决用户痛点。
总之,不同的分类方式代表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产品不同的思考模式。从初级技术到高级技术,从底层技术能力到上层应用,人工智能产品也逐渐向着高智能、行业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