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用有逻辑的设计创造有价值的未来
运营设计师平台这些年里,有个问题总是不断被设计师朋友们提及,那就是:“为什么我的客户不尊重我的设计”。每次这个问题被人提出,下面的回答经常是一面倒的抱怨,抱怨最集中的点是客户不懂审美。这时候稍微资深冷静一些的设计师便会说,客户不懂审美所以才要请你做设计。一般说到这里大家也就释然了,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设计师掌握了美,所以可以称为设计师。但是,最近这种说法也遇到了危机。客户、用户的审美正在快速提高,甚至比设计师还要具备特定门类的审美能力。加上扁平化的设计语言正在占据主流,大家使用的图标界面也越来越趋同。之前的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客户要尊重你的设计?”本书就是试图从设计背后的逻辑层思考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美,还是一种策略、一种思维方式,甚至一种生活方式。
设计,是一种策略。
现在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已从过去的单向静态关系变为双向动态关系。也就是从只需要提供基本功能,坐在店铺内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顾客上门的消费,但现在已经需要做出更惊奇的创新和更细致的服务,并主动出现在顾客的各种生活场景中,成为他们的朋友、顾问,甚至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让挑剔的他们消费你的产品。这背后是互联网带来的消费者话语权的提升,也是需求碎片化和企业竞争的升级。观察当下世界上领先的企业,那些仍然抱持着“够用就好”观念的传统大佬们正在迅速被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超越。让这些创业者脱颖而出的创新、服务、突破点,正是来自他们的设计策略。
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
之前大家倾向于认为设计思维是脑洞或者美观。各种媒体文章和坊间议论中,设计师也更多被描绘成一群天马行空的画图高手。这种看法的问题是:设计被限定在执行的层面,并且往往扮演一种刚愎自用的负面角色。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大概是因为设计师们的想法大多来自虚无缥缈的灵感,却没有逻辑支撑。基于这种认识,当一家企业要做出一个设计师提出的改变时,经常会不了了之。这不能怪老板们在需要设计创新的时候这么举棋不定,“碰运气”不是成熟的商业行为。
但这是错误的,设计在今天早已经超过了“幻想”和“美术”的范畴,成为一种有力的推动力。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和改进设计思维呢?正如本书合著者之一滕磊所说:“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用开创性思维、多维度综合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的另一位合著者温伯华给设计思维的定义则是:“设计思维是‘溯因推理’(Abductive Reasoning),这种思维方式是在几个已知的假设上,做更多跳跃性的联想。”
设计,是一种生活&进步方式。
设计师的职责在变,但是对设计师的期望是不变的。一件事或一个产品,如果没意思或没效果,首先会质疑的总是那个带着设计title的人。阅读本书中诸位设计师的文字,会发现大家基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本书的价值也在于,大家都提供了自己对设计信任问题的解决办法。设计师大多学习美术出身,在审美层面已经具备用户们难以企及的修养。但这远远不够,要在消费升级的当下胜任设计师的职位,当务之急是提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视野,做到先做对再做美。理性思考,是设计师们很不习惯的左脑操作。视野,是目力和心智的综合体。目力意味着你需要能看到更多的现象、掌握更多的数据、听闻更多的说法;心智,则在于怎么去合理取舍和理解这些纷杂的现象、数据、说法,在于怎么去合理应用你的理解,把它变成有效的行动。这种取舍重组的能力,是基于大量的失败和反思后产生的结果,而本书就是已经经历了这些淬炼的设计师们,对于这件事的心得。
设计可以做很多,但企业要应用有效的设计策略,设计师要增加自己的竞争力,终究需要找到和应用设计背后的逻辑。希望本书中的讲解能对你有所帮助。
站酷主编 纪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