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体系:
八卦为体,五行为用,阴阳为本
“八卦为体,五行为用,阴阳为本”,这一原则贯穿张素芳教授小儿推拿的病因病机分析、治则治法确立、推拿手法运用的全过程。既能从总体上把握诊治疾病的大方向,又能具体指导小儿推拿的实践,完美地将理、法、方、术融合在一起。
◎八卦为体
中医把人体视为一个整体,一气充斥全身,贯穿生命始终。气行顺畅,则身体健康;气机逆乱,则百病自生。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是一个八卦轮回,人的晨醒昏定是一个八卦轮回,机体的物质利用和排泄过程也是一个八卦轮回。
“八卦为体”,这里的“八卦”第一指生命整体;第二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代表人体不同的脏腑器官,“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第三指与身体相关的“八卦穴位”,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
例如小儿推拿特定穴中有“八卦”一穴,为人体缩影。其中离卦对应心,坎人卦对应肾,乾卦、兑卦对应大肠与肺,震卦、巽卦对应肝与胆,坤卦为阴对应脾,艮卦为阳对应胃。在病理上,疾病的发生机制可用八卦运转失常来解释。如小儿呕吐,多由艮卦(胃)不调所致,泄泻则多与坤卦(脾)有关,咳嗽则多为兑卦(肺)受病。疾病的病机还可用两卦间关系的失调来解释。如小儿不寐,多由坎离(水火)未济所致;小儿慢惊风,多责于坎、艮、震不相续。
以“八卦”为体调整小儿脏腑,治疗小儿疾病,是张素芳教授基于《黄帝内经》《易经》,结合小儿推拿穴位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八卦穴”的方法(八卦的运用详见第86页)。
◎五行为用
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有五脏配五行的相关内容: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之间也有顺次相生、隔一相克的关系。在小儿推拿理论中,五指各对应一脏,拇指桡侧指尖至指根为脾经,食指掌面末节为肝经,中指掌面末节为心经,无名指掌面末节为肺经,小指掌面稍偏尺侧,指尖至指根为肾经,总称为五经穴。五经穴在临床调治诸病最为常用,然其应用须臾不离五行关系。
“五行为用”基于五脏的生理特点,运用五行生克乘侮关系确定小儿推拿治法。张素芳教授在小儿推拿中通过直接清或补五脏所对应的五经穴,增强或削弱相关脏腑功能,协调五脏关系,使之恢复平衡稳定的状态。
◎阴阳为本
生命的维持不离阴阳,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调整阴阳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小儿推拿特定穴有“手阴阳”,该穴位于手掌根小天心两侧,桡侧为阳池,尺侧为阴池。小儿疾病多先从手阴阳分起。通过推拿小儿手阴阳,可直接起到调整阴阳的作用。
张素芳教授认为,小儿推拿以指代针,其操作的意义与针相同。阳衰而致阴盛者,当治其阳衰,这里的“治”乃是补阳的意思,多分阳池或揉阳池,手法须轻。阴盛而阳衰者,应治其阴盛,这个“治”为泻的意思,分阴池或揉阴池,手法宜重。阴阳偏盛者,治疗方法应采取损其有余。阴阳偏虚者,即阴或阳虚损不足,为阴虚或阳虚。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虚不能制阴,多表现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虚而阳亢者应滋阴以制阳;阳虚而致阴寒者应温阳而制阴;若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除手阴阳穴外,调整局部阴阳的穴位和手法还有分腹阴阳、分头阴阳、分胸阴阳,意义与“手阴阳”相似。
小儿推拿还有一对调节阴阳的特效穴——三关和六腑。三关为阳,六腑为阴,一个为大热穴,一个为大凉穴,这两个穴配伍应用,也能起到调节阴阳的作用。张素芳教授解释其意,推三关取热,退六腑取凉,如医家大寒大热剂。若非大寒大热,必二法交替应用,取“水火既济”之意。因此,在实际操作推三关、退六腑时,要掌握手法的轻重、次数的多寡,以防大寒大热伤于正气,因此必须做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阴阳为本”明确指出了阴平阳秘是机体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调整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张素芳教授以“阴阳”调阴阳,使小儿推拿的理、法、穴、推结合于一体,既直接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