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芳小儿推拿精解(视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学术渊源:
光大前贤,启发后人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第二届毕业生合影。

1940年,张素芳教授出生于上海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在自述中讲到自己小时候与小儿推拿结缘的故事:“我自幼得益于小儿推拿。听母亲说,我小时候出麻疹那年,因并发肺炎差点断送性命。幸亏好心人介绍,得到上海知名的小儿推拿医生朱慧贞女士的诊疗,才挽回了我的生命。1958年,我进入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学习,成为我人生中的转折点。”

◎张素芳推拿手法的萌芽

1958-1961年,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期间,张素芳教授师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朱春霆先生(曾为陆定一同志的保健医生)、钱福卿先生、王纪松先生,内功推拿流派的马万龙先生、李锡九先生,法创始人丁季峰先生,针灸名家朱汝宫先生,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和推拿手法。

要学好推拿,首先要经过推拿手法的训练。一指禅推拿名家王松山先生曾经说过:“从事推拿治疗者,首先自己要有强健的体力,否则患者还没治好医生自己已感到疲乏,当然就谈不到发挥推拿治疗的作用。”当时教张素芳教授一指禅推法的老师主要是王纪松先生(王松山先生之子)。王先生是一指禅推拿流派嫡传弟子,他认为“柔则为补,刚则为泻”,故手法特点是“刚柔相济,以柔为贵”。

对张素芳教授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位老师是一指禅法创始人丁季峰先生。丁季峰先生极为重视现代解剖学,他认为中医对解剖学的认识较为粗糙,因此给推拿手法的实施带来了障碍。丁季峰先生的这些学术观点对张素芳教授理解推拿手法的形式、原理有很大帮助,使张素芳教授日后诊疗疾病时很重视利用解剖学知识。

除以上两位老师之外,内功推拿流派的马万龙先生和李锡九先生对张素芳推拿手法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内功推拿的手法在张素芳教授后来治疗内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胃肠病时都有使用。

除了以上两位老师,少林内功推拿流派的马万龙先生、李锡九先生也对张素芳教授推拿手法的丰富有重要影响。这些内功推拿手法,张素芳教授在治疗内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胃肠病时都有使用。

◎张素芳小儿推拿手法与治疗方法的丰富

自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毕业后,1961年9月,张素芳教授被分配至山东省中医院推拿科参加工作。自与恩师孙重三先生相识后,张素芳教授深感过去所学不足,故时常向孙先生请教中医小儿推拿方面的问题。

孙先生中医理论扎实,又能博采众长,于小儿推拿一科独树一帜,治疗分标本缓急,擅长救治急重症。孙先生认为,四诊中以望、闻为重。因为婴儿口不能言,稍大的儿童虽然能说,但叙述病情不确切,很难进行问诊,所以诊断儿科疾病应通过望诊、闻诊仔细观察,再结合问诊、切诊做出正确的诊断。张素芳教授在临床中擅长用望面色、看指纹来诊断孩子的疾病。

“十三大手法”是孙重三小儿推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小儿推拿各派中特色鲜明。张素芳教授在六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十三大手法”有着深刻体会,认为其精华是利用肢体骨节屈伸摇动,实现百节通利、邪气外泄、脏气内固,从而提高疗效。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张素芳教授进入山东医学院大专班,系统学习了解剖等现代医学知识。她跟随神经内科著名专家朱汉英教授到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病房查房,逐步掌握了神经系统的查体方法和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

1985年,全国小儿推拿师资进修班开办,来自全国30余名学员参加学习。

◎张素芳小儿推拿思想的成熟与升华

标志着张素芳教授学术思想进入成熟阶段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1985年全国小儿推拿师资进修班开办,这个进修班扩大了山东小儿推拿的全国影响力,也确立了以张素芳教授为代表的山东小儿推拿医师的国内地位。另一个是1989年《中国小儿推拿学》出版。此时,张素芳教授已全面掌握小儿推拿理、法、方、推等各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独到见解和治疗心得。

除了同行,还有一个人对张素芳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至关重要,那就是张素芳教授的丈夫、机械力学教授周旭飞。通过周教授的指导,张素芳教授从力学角度对推拿技法有了更深的认识。“推拿受力弧”这个概念便是出自周教授。

不知《易经》,不可以为良医。在深入了解《易经》中的相关理论后,张素芳教授形成了“八卦为体、五行为用、阴阳为本”的学术理论体系。

2014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确定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的通知》,张素芳教授名列其中。在建立张素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申请获得通过后,张素芳教授决定正式收徒,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了以张素芳为组长的12人传承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