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动力:找到心中的火焰

朋友的一位下属有段时间状态很差,工作没热情。他是一位资深员工,对工作很熟悉,职业面临“天花板”,动力不足。朋友作为他的上司,想要激励,但又不想“画大饼”。于是,朋友换了沟通策略:如果事情做不好,其他同事会受到连累,影响整个部门的绩效。对话结束,该下属的状态马上发生变化,做事不再拖延,工作按时完成。后来朋友总结说,下属虽然说对自己的工作感觉无所谓,但他有一个非常强的驱动力,那就是与人和善相处,不喜欢跟别人闹矛盾。所以,当意识到自己如果不努力工作,会影响到同事的绩效时,便会产生担忧,继而重整旗鼓。

动力,简单来说就是影响人们去做某事的力量源泉。比如,有的人希望取得成就,那么他就会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它;有的人希望和别人友好相处,那么他就会主动打招呼,甚至会记住他人的生日,给对方买礼物。

有两类动力最常见,其一是需求,其二是价值观。

1.5.1 需求

需求来自于一个缺口,即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比如,某人喜欢吃火锅,但因为生病不能吃辛辣食物,那么火锅便是他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五类需求。

(1)生理需求。这是我们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生存就成了问题。

(2)安全需求。这是我们保障自身安全、避免财产损失的需求。

(3)归属需求。一是对友爱的需求,即和他人的关系融洽;二是对爱情的需求,希望爱别人,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三是归属的需求,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相互照顾。

(4)尊重需求。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

(5)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求。

只有把握住真正关心什么,动力来源是什么,我们才能够激发他人或自己。开头的例子里,那位下属的“自我实现需求”并不强,这时候用“升职加薪”就很难驱动他;但是他对于“归属需求”看得很重,用“同事会受到连累”来影响他,效果就立竿见影。

1.5.2 价值观

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回答一个问题:我该不该做这件事。比如,有的人无论是给领导写讲话稿,还是日常写会议纪要,一定都会检查到万无一失才会递交;但也有的人觉得会议纪要没那么重要,“差不多就行了”。前者认为“所有的出品都应尽善尽美”,后者认为“做事应该有效率”。这两个行动背后的差异,就是价值观的差异,即“我该不该做这件事”。

企业看重的是价值观是否匹配。有一家创业公司奉行的价值观是“奋斗”,于是它们会选择在中午约候选人来面试。如果这位候选人的价值观是“差不多就行”,那么有可能会选择放弃。通过这个设计,这家创业公司完成了价值观匹配的初步筛选。

企业为什么这么在意价值观?一方面是希望整个公司的人气味相投;另一方面则是期待价值观能引导员工的行为。比如:有家酒店的员工奉行“客户导向”的价值观,当一位维修人员遇到客户的需求——“房间的瓶装水不够”时,他也会主动送来瓶装水。这就是价值观的作用。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公司的价值观是什么,这里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问HR;第二是去企业官网查询。比如,腾讯官网就直接写清楚了它们的价值观(2)

—正直:坚守底线,以德为先,坦诚公正不唯上

—进取:无功便是过,勇于突破有担当

—协作:开放协同,持续进化

—创造:超越创新,探索未来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两三年之后,公司的价值观会不自觉渗透到员工身上。这就类似于大学的校训,表面上看只是口号,但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学长学姐们的身体力行,以及自己不自觉地去践行,校训会变成我们自己的模样。于是你会发现,校友身上总有一种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