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前期拍摄
暂且不论电影制作中诸多的前期准备事项与工作,通过摄像机进行拍摄取景是绝大多数电影制作的首要基础环节。众所周知,胶片摄影机是电影拍摄的传统媒介。直到21世纪初期数字摄影机的出现,脱胎于传统的胶片照相技术、始于19世纪末的胶片摄影才结束其在电影拍摄史上的绝对统治地位。
胶片摄影技术主要利用光学和光化学原理,以胶片为介质呈现拍摄的影像,即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其中,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是照相明胶和卤化银,卤化银为极小的颗粒均匀分布在明胶中,卤化银感光后形成潜影,后通过化学处理即可形成影像。片基是感光乳剂的支撑体,这是一种透视、柔软且具有一定韧性和强度的塑料薄膜。想象一下传统胶片相机中的胶卷就不难理解:用手拉开长长的胶卷,那棕褐色的薄薄的可卷曲的塑料片通常就是片基材料,而透着阳光能看到若隐若现的影像即是感光乳剂曝光的作用。
数字摄影机则主要利用光电原理,通过CMOS或CCD传感器(目前以CMOS为主),采集光信号,并通过A/D转换器把光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编码器按一定的编码标准进行编码压缩,以便在计算机系统及网络中进行传输,再通过解码的方式,将连续图像通过终端放映出来。
相较于传统的胶片摄影,数字摄影改变的不单单是电影介质这种物理载体的方式,更是基于这种方式的后期制作流程和效率。在传统的胶片电影制作过程中,必须等到胶片洗印之后才能看到拍摄的整体效果,所有人都不知道胶片洗印之后真实的影像效果。所以,基本上整个剧组对于基于拍摄效果的工作推进处于割裂的状态。演员对实际的效果知之甚少;摄影师知道构图运动并预测光效,但无法把握整体;最关键的导演知道构图运动,也知道表演,但对光效无法预估。
而数字摄影的使用能够让电影的拍摄实现实时可视化。通过电子监视器的使用,基本上影像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导演、摄影师、灯光师等工作人员都能看到摄录的现场影像。在即拍即见的画面影像中,导演能够方便地指导摄影师如何调整摄影角度、景别、机位、运动轨迹,指导灯光师如何布置反光板、调节照明设备的亮度和颜色,指导道具师如何摆放道具、如何修改造型,以及指导演员如何走位、如何表演等,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后期的补拍和重拍。特别是剪辑师在现场拍摄时就可根据影像拟定镜头处理、特效制作、画面组接等制作方案,可以大大节省后期通看全片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灵活度和自由度是传统胶片拍摄无法比拟的。
再回头来看胶片与数字这两种介质呈现画面效果的区别,这也是胶片与数字之争的焦点之一。很多传统的电影人认为胶片摄影机摄制的影像所呈现出来的质感是数字摄影机无法比拟的。的确,早期数字电影拍摄的影像与传统胶片摄影机拍摄的影像尚存在影调风格和影像质感的问题,影像质量确实不如胶片电影。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摄影机的影像呈现质量越来越接近胶片电影。例如,2010年,德国ARRI公司生产的高清数字电影摄影机Alexa在画面质感和色彩表现方面几乎可以与胶片等量齐观。如此一来,优质的“胶片感”画面效果加上愈发便捷的工作流程与方法,数字摄影正在被行业接受并拥抱,对传统的胶片拍摄形成一定冲击。
从全球的数据来看,胶片电影的数量正在不断萎缩。就中国而言,2006年,胶片电影的数量从全年电影总产量占比的33.9%到现在屈指可数。这一点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奥斯卡奖也可以体现出来。在2008—2020年提名的最佳影片中,胶片电影的占比发生了很有意思的变化,如图1-3所示。2013年之前,胶片拍摄几乎占据所有提名的最佳影片,这一势态在2014年开始急转直下,到2016年跌至谷底,随即又恢复到30%~40%的占比。以2020年获得提名的9部作品为例,其中《爱尔兰人》(The Irishman)、《小妇人》(Little Women)、《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好莱坞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均为胶片拍摄或胶片与数字联合拍摄。
图1-3 2008—202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胶片拍摄占比
图1-3的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胶片电影拍摄确实受到了数字拍摄的影响,数字拍摄的技术问题不再是影片质量和画面效果的障碍,数字拍摄与胶片拍摄的影片均能够在享有盛誉的电影节或颁奖典礼上平分秋色。另一方面,胶片电影也并不会因为数字拍摄的技术优势而被完全取代,至少目前看来如此。数字技术或许能够通过色彩配对、拜耳算法等技术手段弥补胶片的画面质感,但是无法弥补电影人心中胶片所带来的电影质感。这种感觉就如同电子书难以取代纸质书一样,无法判断孰优孰劣。
就目前来看,胶片拍摄从很早就开始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后期剪辑与制作,以期提高拍摄的整体工作效率,而数字拍摄也在充分向胶片质感学习,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拍摄出高质量、胶片感强的效果。两者互为借鉴,共为电影。以2020年最佳影片提名作品《小丑》(Joker)为例,影片虽是数字电影拍摄,但是由于故事背景设定是在20世纪,所以电影参考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胶片色彩以及胶片捕捉混合光的技术,利用蒸汽灯所表现的画面颗粒,通过蓝、绿、橙、灰这些灯光和色彩元素,为观众营造出电影中城市的混乱无序,模拟出80年代的胶片质感。